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之涣的“白日”竟是这样来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之涣的“白日”竟是这样来的!

引用
搜狐
6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96623872_121973461
2.
https://m.qidian.com/ask/qbpenpemikg
3.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50102
4.
https://www.scribd.com/document/635925159/%E6%90%9E%E6%87%82%E8%BF%996%E5%A4%A7%E7%B1%BB30%E7%A7%8D%E5%8F%A4%E8%AF%97%E6%84%8F%E8%B1%A1
5.
http://www.pufaku.com/shenghuo/3252.html
6.
https://www.ruiwen.com/wenxue/dengguanquelou/165463.html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邃的哲理,成为千古绝唱。然而,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诗中为何用“白日”而非我们常见的“红日”来描绘日落的景象?这个看似简单的用词选择,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白日”意象的使用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绘,更凝结着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例如,李白在《远别离》中写道:“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这里的“白日”与离别之苦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再如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其中的“白日”则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王之涣创作《登鹳雀楼》时,正值盛唐时期。当时的鹳雀楼位于现今山西省运城市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楼阁,因鹳雀翔集而得名。诗人登临此楼,面对壮丽的山河,不禁生发出对人生境界的哲思。“白日依山尽”一句,表面上是在描绘日落的自然景象,实则暗含深意。这里的“白日”并非简单的日落,而是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与下一句“黄河入海流”共同营造出一种宏大而永恒的意境。

进一步分析王之涣的人生经历,我们发现这位唐代著名诗人的一生坎坷波折。他虽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多次遭贬。这种人生经历无疑影响了他的创作,使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登鹳雀楼》中,“白日”意象的选择,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它既是对自然景象的客观描绘,更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白日”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独特魅力,在于它能够超越单纯的视觉描写,承载更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内涵。它既可以象征时光的流逝,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也可以描绘壮阔的自然景象,展现诗人博大的胸襟;还可以与离别、思乡等情感主题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审美意境。这种意象的多义性和丰富性,正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白日”在《登鹳雀楼》中的运用,绝非偶然。它既体现了古代诗歌中“白日”意象的使用传统,又与王之涣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紧密相连。通过“白日”这一意象,诗人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更传达了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使这首诗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