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统戏剧音乐曲牌数字应用上线,传统文化搭上“数字快车”
浙江传统戏剧音乐曲牌数字应用上线,传统文化搭上“数字快车”
“一屏看全局,一键达预览,一触品经典。”近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了一项创新举措——浙风古韵浙江传统戏剧音乐曲牌数字应用正式上线。该应用围绕浙江18个剧种、58个省级以上传统戏剧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累计归集全省传统戏剧音乐曲牌2909条,视频3403条。公众不仅可以通过该应用尽览浙江传统戏剧音乐曲牌基本情况,还可以通过内置的AI智能问答深入了解浙江传统戏剧音乐曲牌知识,实现“一屏看全局,一键达预览,一触品经典”的便捷化检索、具象化再现和数字化激活建设目标。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方便了大众接触传统文化,也为保护和传承浙江传统戏剧音乐提供了新的途径。该应用在“浙里文化圈”客户端同步上线,让观众们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和了解浙江传统戏剧音乐曲牌。
数字化保护:传统文化的新出路
近年来,数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例如,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技术实现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全球共享;圆明园通过数字模拟搭建1:1数字模型,重现万园之园的盛景。浙江传统戏剧音乐曲牌数字应用的上线,正是这一趋势的最新体现。
该应用的亮点在于其全面性和便捷性。它不仅涵盖了浙江主要的传统戏剧剧种,还通过AI智能问答功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这种数字化保护方式,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还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创新传承: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数字化保护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和保存,更重要的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浙江传统戏剧音乐曲牌数字应用通过数字化手段,为传统戏剧音乐曲牌赋予了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途径。
例如,在2024“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展演系列活动中,不仅有传统的专场演出,还有传统戏剧曲牌活化创作作品专场。这些作品在传统戏剧曲牌和声腔基础上,大胆融入现代音乐元素,让传统戏剧音乐曲牌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观众。
政策支持:为文化传承保驾护航
浙江传统戏剧音乐曲牌数字应用的上线,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作。2016年,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也提出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这些政策为“数字非遗”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浙江传统戏剧音乐曲牌数字应用的上线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展望:数字化保护的广阔前景
浙江传统戏剧音乐曲牌数字应用的上线,只是数字化保护的一个开始。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保护将为传统文化传承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戏剧的演出;通过人工智能,可以为传统戏剧音乐曲牌的创作提供新的灵感。这些都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浙江传统戏剧音乐曲牌数字应用的上线,是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公众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传统文化将在数字化保护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