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学苏:淞沪会战中的一位英雄
方学苏:淞沪会战中的一位英雄
1907年,方学苏出生在湖南新化县时雍乡富溪村一个普通的家庭。1923年,16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沙湘江中学。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特别是在“五卅惨案”后,他主动参与声讨英日帝国主义的活动,写标语、搞宣传,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1925年,方学苏做出了人生的重要选择:他先加入了国民党,随后又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从事农民运动,担任时雍乡、知方乡农运指导员,积极推动减租减息工作,并组织农民银行,改造办公场所。这些活动不仅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也为他后来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革命陷入低潮。在这一背景下,方学苏为了表达向苏联学习的决心,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方学苏”,并毅然投身国民革命军。1928年,他考入湖南军官讲习所,开始了正规的军事训练。1930年毕业后,他留校担任学兵队见习官,随后被调任为湖南省会警备第一团第二营排长。在这一时期,他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和领导才能,为后来在淞沪会战中的英勇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面对国家危难,方学苏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10月中旬,湖南省会警备旅扩编为预备第十一师,方学苏被提升为第一连连长。随着战事的升级,他很快被越级提拔为第一旅第一团少校团副,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11月1日,预备第十一师奉命参加淞沪会战。方学苏被调任为第二十一旅第四十一团中校团副,与团长一起率领全团从长沙出发,7日中午抵达上海金山区枫泾镇布防。此时的淞沪战场已经进入最激烈的阶段,日军从金山卫一带登陆,企图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8日晨,日机开始轰炸枫泾镇,方学苏在战斗中负伤,但他坚决不肯退下火线,表示“枫泾是战略要地,决不能丢失”。
9日,在日军飞机的掩护下,敌人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中国军队的两个团英勇阻击,但伤亡惨重。午夜时分,日军增援部队到达,激战再次爆发。由于第六五四团的撤退,第四十一团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10日上午,团长负伤,在这危急时刻,方学苏挺身而出,指挥部队继续战斗。然而,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第四十一团最终被日军突破,方学苏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0岁。
方学苏的牺牲,展现了中国军人在民族危亡时刻的英雄气概。他的事迹很快被湖南《前锋报》报道,赞誉他“果敢刚毅,谋国忠诚”。1939年11月,国民政府为了表彰他的英勇事迹,追赠他为上校军衔,并抚恤其家属。1990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方学苏为革命烈士,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英雄谱上。
方学苏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载史册。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在今天,我们缅怀方学苏,不仅是纪念一位抗日英雄,更是传承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