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麦田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冬季麦田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随着冬季的到来,麦田病虫害问题逐渐浮现,对麦田的生长与产量构成威胁。为了确保麦田的健康与高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讨冬季麦田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方法。
随着冬季的深入,气温变化莫测,特别是在寒潮袭击后,小麦经历了一场严峻的“练苗”考验,逐渐锻炼出了抵御寒潮的能力。如今,小麦越冬的田间管理进入了关键阶段,我们必须紧密关注并及时采取措施,做好防病、防虫、除草的各项工作,以确保小麦能够安全度过冬季,为来年的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虫害防治
当前田管需重点防范蚜虫和红蜘蛛的侵害。经过广泛调研,我们发现部分麦田已遭受小麦红蜘蛛的危害。受害叶片上会出现黄白色斑点,随着虫害的加剧,斑点逐渐转为红色,并伴有叶片局部卷缩的症状。
防治建议:若麦田尚未发现红蜘蛛,可预先使用菊酯类药剂进行防范。对于已有红蜘蛛的小麦田,需根据虫害程度合理配药。推荐使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药剂进行快速抑制。同时,务必注意日常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红蜘蛛的生存和越冬环境;结合浇水等措施降低麦田湿度,从而减少红蜘蛛的发生;在喷药时选择晴天且无风天气,以确保喷药效果。
草害防治
在麦田土壤干燥时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往往难以形成足够厚度的严密“药土层”,从而影响除草效果。因此,对于前期封闭处理不理想的麦田,若出现杂草,建议等待透雨过后,适时补用高效适用的除草剂以清除杂草。
对于阔叶杂草,如播娘蒿、婆婆纳、荠菜等,可以选择单一成分的除草剂,如双氟磺草胺、唑草酮等。若使用复合配方药剂,效果可能会更佳。
对于禾本科杂草,如野燕麦、看麦娘等,同样可以选择相应的除草剂进行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难防治的杂草种类,如节节麦,使用甲基二磺隆时需特别留意温度、湿度和使用剂量,以确保安全有效。
若麦田中大量发生菵草且草龄较大,可抓住未来天气平稳、温度较高且表层土壤湿度较大的有利时机,酌情及早施药除草。需注意,1月份是一年中温度最低的时期,使用异丙隆等药害风险较高的药种时,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确保在适宜的土壤湿度和苗情条件下施药,并注意防范“冻药害”风险。
病害防治
在小麦越冬期,我们需密切关注锈病、茎基腐病、白粉病等常见病害的防治工作。当病虫害呈现加重趋势时,特别是早发田块,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选用适当的杀菌剂进行处理。
对于条锈病早发的地块,我们应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策略,在发病初期就使用三唑酮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以遏制病情的扩散。
若发生茎基腐病,可以喷施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氟唑菌羟酰胺等药剂于茎基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在白粉病的防治方面,我们可以结合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等病害来进行综合治理。当田间病叶率达到10%时,应选用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或戊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对于病情严重的田块,应每隔7-10天再次喷药,以确保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