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陈楸帆:七年AI创作之路,从科幻走向现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陈楸帆:七年AI创作之路,从科幻走向现实

引用
南方周末
6
来源
1.
https://www.infzm.com/contents/271952?source=202&source_1=271949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05345
3.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474072
4.
https://finance.sina.cn/tech/2024-02-02/detail-inafqyam7247040.d.html
5.
https://ori.hangzhou.com.cn/ornews/content/2024-10/23/content_8804030.htm
6.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5/c404079-40361529.html

2024年11月30日,北京中间剧场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先锋短剧《空格》。在这场全球首部由AI演员参与的戏剧作品中,科幻作家陈楸帆与字节跳动旗下的AI机器人“豆包”同台演出,共同探索AI与人类在艺术创作中的互动与碰撞。

01

七年合作:从科幻到现实

陈楸帆与AI的缘分始于七年前。2017年,当Google推出Transformer模型时,陈楸帆便敏锐地嗅到了AI在创作领域的潜力。他找到创新工场AI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咏刚,开始了AI辅助创作的实验性尝试。以陈楸帆上百万字的作品为数据基础,他们训练了一个早期的AI模型。这个项目虽然规模有限,但成果令人惊喜——他们共同创作的小说《出神状态》甚至获得了一个文学奖项。

02

AI在科幻创作中的应用

如今,AI已成为陈楸帆日常工作中的得力助手。他使用ChatGPT和其他定制化AI工具来处理邮件、起草发言稿、翻译、整理日程表等日常事务。在创意写作方面,陈楸帆则更多地利用AI进行头脑风暴。他强调,与AI合作并非简单的“一键下单”,而是需要不断迭代、试错的过程。人类创作者需要具备判断力,才能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

03

AI登上戏剧舞台:《空格》的创新尝试

在《空格》这部剧中,AI“豆包”首次以演员的身份登上舞台,与人类演员展开互动。这部由伊朗剧作家南星·苏雷曼波尔创作的先锋短剧,采用了独特的演出形式:演员在台上才能拆开剧本,按照剧本中的引导与AI和观众互动,共同完成剧目。这种设计让“演员-AI-观众”之间形成了富有戏剧张力的三角关系,充满了未知性和不确定性。

陈楸帆在演出后表示:“一开始,剧本提到有几个重要的词可以击中我、可以杀死我,它这其实在强调语言和记忆的力量,想让我们去记住一些已经被遗忘的东西。或许正是这些东西,定义了我们如何成为‘我’这个人。这也是AI参与的关键作用,和我这几年在思考的问题高度相关,即回到人对自我和本身的探索。”

04

AI创作的局限与突破

尽管AI在创作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但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在《空格》的演出中,当触及生命、死亡等严肃议题时,AI的反应显得有些“出戏”。陈楸帆认为,这是因为目前的AI还没有接受足够的“生命教育”,难以理解和处理这类深刻的情感议题。

陈楸帆建议,为了让AI更好地融入艺术创作,可以为其设定鲜明的人物性格。“如果能够给‘豆包’做一些性格特点,先给它捏出一个具体的人设,再让它进行互动反馈,会有意思很多。”他说道。

05

未来展望:人机共创的新时代

陈楸帆对AI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持开放态度。他认为,AI不仅是一个创作工具,更是一个能够激发人类创造力的伙伴。通过与AI的互动,人类创作者能够突破思维惯性,探索更多可能性。

然而,他也指出,AI提供的大部分创意方向仍显平庸和套路化,且存在不实数据和虚假信息的问题。因此,人类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有策略地利用AI提升创作效率。

在陈楸帆看来,AI与人类的协作模式正在不断进化。从最初的实验性尝试,到现在的常态化应用,AI正在逐渐改变人类的创作方式。正如他在《AI未来进行式》中所预测的那样,AI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正在加速到来,而科幻作家的任务就是通过“思想实验”,不断探索人类与科技共生的未来图景。

正如陈楸帆所说:“科技在加速发展,‘整个世界的现实图景已经高度复杂化、抽象化,它远离了我们日常经验的限度。’优秀的科幻作品比以往更具思考性和启发性,不断地展开‘思想实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