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辰医生揭秘高烧处理误区:这些错误做法可能很危险
严辰医生揭秘高烧处理误区:这些错误做法可能很危险
近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整合医学科严辰医生针对高烧处理的多个误区进行了详细解读。他指出,许多常见的处理方法其实并不科学,甚至可能带来健康隐患。在当前流感高发的季节,正确的高烧处理方法尤为重要。
误区一:捂汗能退烧
严辰医生指出,"捂汗"是常见的错误做法。许多人认为通过盖厚被子或穿多衣服可以让身体出汗,从而达到退烧的目的。然而,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有效降温,反而可能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甚至引发"捂热综合症",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给患者穿轻薄透气的衣物;使用温水擦浴或冷毛巾敷额头等物理降温方法。
误区二:多喝水能退烧
"多喝水"这个看似简单的建议,其实也存在误区。严辰医生表示,虽然补充水分对身体有益,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过度饮水可能会导致水中毒,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更需要控制饮水量。
正确的做法是:适量补充水分,以保持尿液呈淡黄色为标准;可以适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
误区三:提前吃药预防发烧
有些人习惯在感觉可能要发烧时就提前服用退烧药,认为这样可以预防发烧。然而,这种做法并不科学。严辰医生解释说,退烧药应该在体温达到38.5℃以上时才使用,过早用药可能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正确的做法是:体温在38.5℃以下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体温超过38.5℃时,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服用退烧药;不要随意增加用药剂量或频率。
误区四:输液能更快退烧
有些家长认为输液可以更快地退烧,但严辰医生指出,输液并不能缩短病程,反而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对于大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输液并没有明显效果。
正确的做法是:遵医嘱进行治疗,不要盲目要求输液;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误区五:酒精擦拭能降温
用酒精擦拭身体来降温也是常见的错误做法。严辰医生指出,酒精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对身体造成伤害,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更容易引起酒精中毒。
正确的做法是: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使用退热贴等安全的降温产品;避免使用酒精或其他危险物质。
在当前的疫情背景下,科学处理发热问题尤为重要。严辰医生提醒大家,如果体温持续高于39℃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严辰医生的解读,我们了解到高烧处理中存在许多误区。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物理降温方法和合理用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患者安全,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