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绪疗法:助你走出校园欺凌的阴影
理性情绪疗法:助你走出校园欺凌的阴影
校园欺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据统计,全球约20%的青少年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其中不少与校园欺凌相关。面对欺凌,受害者往往感到无助、焦虑,甚至产生抑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简称RET)作为一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能够帮助受害者识别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重建自信和自我保护能力。
理性情绪疗法:从ABC到ABCDE
理性情绪疗法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核心理论是ABC模型:
- A(Activating Event):诱发事件,即所遭遇的欺凌行为
- B(Belief):信念,即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
- C(Consequence):后果,即由此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埃利斯认为,事件A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情绪C,而是通过个体的信念B这一中介因素。因此,改变不合理信念B,就能改变情绪后果C。
在实践中,理性情绪疗法进一步发展出ABCDE模型:
- D(Disputing):质疑,对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
- E(Effect):效果,通过调整信念带来的积极改变
实践案例:广州市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项目
广州市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花城街实施的“与心灵相约”项目,为理性情绪疗法在校园欺凌中的应用提供了生动案例。该项目采用“1+2+3+N”模式:
- 1:建立一套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 2:线上线下两个心理咨询平台
- 3:预防、支持、治疗三大服务方向
- N:整合多方社区资源
项目通过沙盘游戏、冥想、音乐、绘画等创新形式,帮助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同时,项目还注重打破“心理咨询等于有病”的刻板印象,通过科普宣传让社区居民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鼓励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如何运用理性情绪疗法
识别不合理信念:欺凌受害者常常会产生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如“我一定得让每个人都喜欢我”、“被欺负是我的错”等。这些绝对化的要求和过度自责的信念需要被识别出来。
质疑和挑战:对这些不合理信念进行质疑。例如,问自己:“真的每个人都必须喜欢我吗?”、“被欺负是不是完全由我控制的?”
调整信念:将绝对化的要求转变为相对灵活的期望,将过度自责转变为客观归因。例如,改为“我希望大多数人都能接受我,但不是每个人的意见我都能控制”、“被欺负不是我的错,而是对方的行为有问题”。
实践新信念:通过自我说服、写日记等方式不断强化新的、合理的信念。也可以尝试用幽默或自嘲的方式疏解情绪,但要注意适度。
建立长期机制:情绪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可以定期进行自我检查,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理性情绪疗法不是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但它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框架,帮助受害者逐步摆脱欺凌带来的阴影。通过改变对事件的认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最终能够重建自信,重获内心的平静和力量。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遭受欺凌,请记住,寻求帮助是勇敢的第一步,而改变思维模式则是走向康复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