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以“三化”打造生物多样性“世外桃源”
腾冲:以“三化”打造生物多样性“世外桃源”
腾冲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近年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实施"立体化、科学化、精品化"的保护策略,腾冲市不仅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还成功打造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世外桃源"。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头鹞 朱元 摄
立体化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多年来,腾冲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天然商品林停伐保护等制度,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全市森林资源实现持续增长,森林质量实现持续提升。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鹊鹞 朱元 摄
腾冲市森林覆盖率已达74.72%,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由1983年建区前的82.3%提升至目前的93.7%。主要保护对象贡山羚牛、小熊猫、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白尾梢虹雉等物种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腾冲掌突蟾、腾冲拟髭蟾、云猫、红鬣羚、豺等新物种和新记录种不断被发现。
高黎贡山
与此同时,腾冲市建立了3.9万亩生物走廊带,并纳入保护区建设管理,成功实现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手牵手",有效改变该区域野生动物栖息地孤岛化和破碎化现状。现在,腾冲保护区域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种群数量得到有效恢复,动物的野外遇见率明显提高,被中外专家评价为云南省乃至中国生物走廊带建设较为成功的典范。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雄猿)
科学化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
在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中,共设立生物多样性监测样线12条、监测样地15个,投放红外相机400多台,记录大中型兽类66种、鸟类599种、两栖爬行动物98种、蝶类294种。对大树杜鹃、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矮马先蒿等明星物种展开专项调查和监测,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通过挂牌登记、物候监测、近地保护、回归种植、迁地保护等,有效保护了高黎贡山大树杜鹃这一濒危物种,回归种植也取得阶段性成效。
大树杜鹃
野保部门还积极开展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溯源排查、迁徙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持续开展"非洲猪瘟"主动预警工作,多管齐下,切实保障生物生态安全。
白尾稍虹雉
精品化守护湿地多样性之美
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腾冲市以此为契机,在全市建立了25块湿地保护小区,保护面积1775.33公顷,设置永久性界桩186棵、宣传公示牌40块,将自然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青头潜鸭 康都 摄
腾冲市的湿地保护率已经达到53.88%,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3.32%。通过减少农业生产耕作面积,加强湿地修复,实施生态补偿,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系统,北海湿地水位上升1.8米,湿地水域面积扩大到3457亩,湿地沼泽化进程有效减弱,拓展了野生动植物繁育空间,稳定了湿地植物群落结构,提高了原生植物种群数量。
赤嘴潜鸭 康都 摄
目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莼菜在腾冲的分布区域已扩大到1500亩,鱼类增加到13种,水鸟增加到71种,2021年首次发现赤嘴潜鸭、斑头雁以及全球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
小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