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如何缓解心理压力,专家支招
化疗后如何缓解心理压力,专家支招
化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但其带来的副作用和痛苦往往令人生畏。据统计,约80%接受化疗的患者会经历至少一种中度至重度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疲劳和免疫力下降等。这些副作用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并对身体造成长期影响,如癌症相关性疲乏、化疗相关外周神经病变、化疗相关认知障碍、心脏毒性、肺毒性、性健康问题、不孕不育、继发性恶性肿瘤、情绪问题及“毒性”等。研究显示:化疗副作用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比一般人高出30%-50%,这无疑为治疗增加了难度。
面对这样的挑战,如何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重拾生活信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是一些专家建议和实用方法:
与医生充分沟通
化疗前,患者和家属应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化疗的必要性、可能的副作用以及应对策略。这有助于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减少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同时,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计划。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身体的反应,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建立情感支持网络
家庭成员是患者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他们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以热情、关心和体贴的态度对待患者,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和失望,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患者可以加入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治疗经验,互相鼓励。这种同病相怜的支持网络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进行自我调适
患者可以通过认知重构、行为激活、情绪管理和放松训练等方式进行自我调适。具体方法包括:
- 正面思考: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
- 增强自信:通过自我肯定、自我鼓励等方式,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 目标设定:设定明确、可行的康复目标,激励自己不断努力。
-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 放松训练:学习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利用社会资源
患者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加入相关的康复组织、参加公益活动、寻求心理咨询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学习康复知识,以及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为了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患者可以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支持网络。例如,可以与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建立联系,以便在需要时获得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 营养支持: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调整饮食可抑制肿瘤所需的营养,改变对肿瘤代谢脆弱性的营养成分或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细胞毒性。增加蛋白质摄入,患者需要额外补充蛋白质以支持身体组织的修复和新陈代谢。建议每日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2至1.5克蛋白质,主要食物来源包括奶制品、蛋类和鱼类。
- 适度运动:癌症患者的运动计划应基于个人的运动风险评估和运动能力测试,并考虑到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及运动的偏好个性化设计。并根据全面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运动组合。建议每周进行3-5天的有氧运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 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对癌症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结合非药物治疗和必要药疗,以及遵循专家建议,有助于改善睡眠。优质睡眠是身心健康的基石,也是抵抗疾病,尤其是癌症的重要防线。
- 学会放松:通过冥想、深呼吸或听音乐等,患者可减轻压力和焦虑。相关研究显示: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可能对癌症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焦虑、抑郁以及睡眠质量有积极影响。
定期复查
完成化疗的病人应定期进行复查。复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建议患者结束化疗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若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减少复查的频率。之后,病人可以每6-1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持续的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是否复发,并通过持续的治疗与监测延迟病人的生存期。
化疗后的心理压力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给予癌症患者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创造一个温馨、理解、包容的康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