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与酒精,谁才是心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
他汀类药物与酒精,谁才是心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高达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2021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院总人次数达到2764.98万,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15.36%。更令人担忧的是,心血管病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仍在持续加重,其防治的拐点尚未到来。
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且最常用的降脂药物之一。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患者会面临一个共同的困惑: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能否饮酒?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复杂的药理学和病理学机制。本文将从专业角度为您详细解析饮酒与服用他汀类药物之间的关系,帮助您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酒精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过量饮酒可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包括肝病、心力衰竭、癌症风险增加、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意外伤害。除了这些有害作用,适量饮酒可能对特定性别具有一定的健康益处,特别是对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根据2020-2025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适量饮酒定义为女性每日最多1标准杯,男性每日最多2标准杯。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国家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之间,“1标准杯”的定义不同。在美国,1标准杯含14g(0.6液盎司)纯酒精;在世界各国,1标准杯最少含8g酒精,最多含20g酒精。
他汀类药物与酒精的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主要包括:第一代的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第二代的氟伐他汀,第三代的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代谢途径不同,对肝功能影响也不同。
-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亲脂性较强,口服后主要经肝脏代谢,发生肝损伤与剂量明显相关。
- 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亲水性较强,经肝、肾双通道代谢,肝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且与剂量关系不明显。
在药物相互作用方面:
-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体内主要通过CYP3A4代谢,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最高。
- 氟伐他汀主要经CYP2C9代谢;普伐他汀不通过CYP3A4代谢,主要经葡萄糖醛酸化途径代谢;匹伐他汀不通过CYP3A4代谢,极少部分经过CYP2C9代谢;瑞舒伐他汀90%以原型排泄,约10%经CYP2C9代谢;因此,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与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他汀类药物与酒精的作用关系方面,只有阿托伐他汀的说明书中明确记录了该药与乙醇合用会增加肝酶升高风险,作用程度分级为中度,对照研究也明确确立了相互作用的存在,并建议阿托伐他汀慎用于过量饮酒患者。其他他汀类降脂药与酒精的相互作用(包括加重肝损伤)在药物说明书中并未提及。
临床建议
降脂治疗可以应用他汀等药物,但不能完全依赖药物。《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明确提出:降脂治疗首先推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
无论何种慢性疾病的治疗,自我管理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对酒精成瘾难以戒断患者或存在过量饮酒时,应避免服用阿托伐他汀,对其它他汀亦建议错时服药,必要时随诊遵医嘱服药。
无论哪种他汀,不良反应发生率有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加之他汀类药物有“加量不加效”的特点(其剂量增倍,LDL-C降低效果只增加6%),因此使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需注意肝功能损害、肌病及新发糖尿病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谨慎饮酒。对于有长期饮酒习惯的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他汀类药物,并定期监测肝功能。对于偶尔饮酒的患者,应避免过量饮酒,并在饮酒后遵医嘱调整服药时间。同时,患者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和戒烟,以提高降脂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