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卢比暴跌创历史新低,经济困境加剧
印度卢比暴跌创历史新低,经济困境加剧
印度卢比汇率持续走低,创下历史新低。截至1月8日,美元兑印度卢比一度突破85.86的历史低点,9日下午报85.88,反弹无力。这一轮暴跌始于去年12月,截至当前,印度卢比已下跌2.3%。
这一轮暴跌背后,是印度经济面临的多重困境。首先,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最新数据显示,印度第三季度GDP仅增长5.4%,远低于预期,创下2022年四季度以来的最低季度增幅。其次,外国投资者正在大规模撤离印度市场。据统计,1月份外国投资者已经出售了超过40亿美元的印度股票和债券。
面对严峻形势,印度央行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一方面,印度央行在即期和远期市场出售美元,试图减缓卢比的下跌。截至1月3日,印度的外汇储备已降至6346亿美元,为10多个月来的最低点,比去年9月底的峰值下降了700亿美元。另一方面,印度央行推出新政策,允许外国人在海外开设印度卢比账户,以促进卢比国际化,简化跨境交易并降低厂商汇率风险。
然而,印度央行的应对空间十分有限。一方面,持续的外汇干预已导致外汇储备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印度正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胀压力上升的双重困境。去年10月,印度的通胀水平已达到6.21%,突破了印度央行6%的通胀上限。在经济放缓、货币贬值与输入型通胀压力并存的背景下,印度央行的政策选择十分有限。
事实上,印度经济困境的根源在于其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根据欧洲智库“世界不平等实验室”的报告,截至2023年3月,印度最富有的1%人口控制了全国40.1%的财富,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22.6%,这一数据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印度的贫困问题日益严重。2021年,印度每天生活费低于2.15美元的极端贫困人口超过1.8亿,极端贫困发生率为12.92%。根据《2023年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报告,约2.3亿印度人生活在“多维贫困”中,占总人口的16.4%。
此外,印度的医疗和饥饿问题也十分严峻。尽管印度制药业发达,但大多数家庭无力购买基本药物,公立医疗机构也面临药品短缺。在2023年“全球饥饿指数”排名中,印度得分28.7,属于“重度饥饿”范畴,在125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111名。
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印度经济困境对全球市场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的经济表现牵动着全球市场的神经。印度的困境也反映出新兴市场国家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面临的普遍挑战,包括强美元压力、通胀风险和经济增长放缓等。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印度政府和央行正陷入两难境地。降息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胀;外汇干预可以稳定汇率,但会消耗外汇储备;推动卢比国际化可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但需要时间和国际市场的认可。这场经济风暴不仅考验着印度政府的智慧,也牵动着全球市场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