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飞蝗嗅觉机制破解,助力生态保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飞蝗嗅觉机制破解,助力生态保护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87997627_120659829
2.
https://github.com/shuxiao9058/wubi_table_convert_dvorak/blob/master/1.06c_16016.txt
3.
http://www.kepu.net.cn/kpqykj/all/2024/202410/t20241008_247058.html
4.
https://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24/6/2024617214919916104803.shtm
5.
http://www.ioz.ac.cn/gb2018/xwdt/mtsm/202408/t20240809_7261299.html
6.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0625
7.
https://www.caas.cn/xwzx/mtxw/5d588c7b5f1d4e87887de40cd7098df5.htm
8.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lwinmoe/segment/master/chinese-word-list.txt
9.
https://agis.caas.cn/xwzx/kyjz/ac9a3c41ed5849e383bbdce3f1b0ff49.htm

近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在飞蝗嗅觉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发现,飞蝗通过其独特的“环形编码模式”,能够高效地区分和识别多种气味。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飞蝗嗅觉系统的奥秘,更为防治蝗灾、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独特的环形编码模式

研究团队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转基因飞蝗品系,发现飞蝗的触角叶包含大量嗅小球,类似于哺乳动物的嗅小球。许多飞蝗的嗅觉感受神经元在触角中表达Orco基因,Orco阳性嗅小球比例超过80%。

进一步研究发现,飞蝗触角叶中的嗅小球对气味的响应呈现独特的环形结构组织。研究团队将触角叶区域划分为16个同心环,发现相同的气味源会引发高度相似的响应模式,且不同飞蝗个体间的气味响应模式也较为一致。

重要的生态和农业意义

飞蝗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其嗅觉系统在群集和觅食行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研究突破有助于深入理解飞蝗的行为机制,为开发新型害虫防治方法提供了重要线索。

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表示,这一发现是昆虫气味受体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突破,为基于结构生物学高通量筛选杀虫剂和驱避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应用前景广阔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指出,创制靶向小分子绿色农药是国际前沿研究课题,也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这一研究为开发高效、绿色的行为调控剂提供了理论基础,将显著增强我国在昆虫行为调控剂研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上,展示了我国在昆虫嗅觉机制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未来,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更高效、更环保的害虫防治方法,为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