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低迷下的地方经济困局与破局
房地产低迷下的地方经济困局与破局
2024年前5个月,全国地方政府性基金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仅为12810亿元,同比下降14%。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对地方经济的巨大冲击。
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
自2021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房价下跌、成交量萎缩成为常态,土地市场持续低迷。
从房价来看,以一线城市A市为例,二手房价格跌幅显著。截至2024年8月底,A市二手房成交均价为每平米5万元,较最高点下跌31%。新房市场同样不容乐观,2024年1-8月,中国百城样本住宅平均价格同比仅上涨1.14%,但实际成交多以打折促销形式进行,真实价格水平更低。
成交量方面,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持续下滑。2024年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0%,销售额同比下降23.6%。A市商品房销售面积更是创下近5年新低,二手房过户量仅为最高时的四分之一。
土地市场同样低迷。2024年1-8月,全国土地出让宗数、面积和成交价款分别同比下降2.3%、15.3%和31.1%。A市2024年土地供应规划仅为800公顷,较往年大幅减少。
对地方经济的深远影响
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对地方经济造成全方位冲击。
首先,地方财政收入锐减。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其大幅下滑直接影响地方可用财力。2023年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较2021年峰值下滑31.8%,2024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部分省份如广东、四川、江苏等地,土地出让收入同比跌幅超过30%。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支出受限。土地出让收入的减少,使得地方政府在民生、基建等领域的支出能力下降。同时,城投企业债务融资难度加大,进一步制约了地方发展。
此外,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还波及上下游产业链,导致相关产业就业形势严峻。建材、家居家电等行业受到明显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失业率上升。
应对之策:短期救市与长期转型
面对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现状,需要采取短期救市和长期转型相结合的策略。
短期来看,重启楼市信心是当务之急。专家建议:
- 组建大型住房银行,利率要低、期限要长、规模要大,用于收购开发商的土地和商品房库存
- 全面取消限购,释放刚需和改善型需求
- 持续降息,降低二套房存量房贷利率
同时,地方政府应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减轻房企税负压力,推动市场回暖。
从长期来看,需要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培育新的财源。可以考虑:
- 稳步推进消费税改革,将部分收入划转给地方
- 探索数字资产税、数字服务税等新税种
- 推动政务数据资产评估与授权运营,培育新财源
此外,还应加快构建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新模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由债务和投资驱动向产业科技驱动转变。
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治理智慧。在应对当前挑战的同时,更应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