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谁说最是无情帝王家?《诗经》里两位王子为兄弟情谊争相赴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谁说最是无情帝王家?《诗经》里两位王子为兄弟情谊争相赴死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3366747459444207

在《诗经》这部古老的诗歌总集中,有一首名为《二子乘舟》的诗,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先秦时期诸侯国卫国的感人故事。两位王子为了兄弟情谊,争相赴死,展现了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可怜红颜多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这是白居易在《后宫词》中为宫女所作的一句怨词,感叹帝王皇室最是无情的。

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皇室的冷酷,古代是家天下,所谓的江山社稷也只是皇室的自家家业。在《甄嬛传》中,后宫妃子为了争宠无所不用其极,就连母仪天下的皇后都对得宠的妃子暗中施以毒手。整个紫禁城无一处不是暗流汹涌,稍有差错就有可能落得身死命殒的下场。

皇家对触犯皇室威严的外人动辄打杀对自己人也照样毫不手软,李世民为了皇位先下手为强,杀兄弑弟、逼父退位可谓是丝毫不念骨肉亲情。虽然李世民在登基之后多次修改史书,但青史昭昭,这位唐太宗少不了后人的非议。

最后一个王朝大清也好不了多少,康熙末年的九王夺嫡简直比历史上哪场争位都来的精彩。众位皇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什么下毒、暗杀、进谗言等等无所不用其极。最后还是雍正够狠,各个击破,一举扫除了可能对他产生威胁的兄弟。

在古代为了最高权力,真是什么都顾不得了。可你能相信在先秦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的两位王子为了兄弟情谊,争先赴死吗?一开始我也是不信的,直到读了这篇《诗经·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诗歌背景

1、卫国

卫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姬封的封地,在今天的河南禹州一带。卫国处在中原腹地,百姓民风淳朴,礼仪教化比别地要更强一些。

卫国虽是周王朝的十二诸侯国之一,但国力却很弱小,经常受到其他诸侯国的支配。也许是因为卫国不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威胁,所以卫国一直没有灭国。即使在秦国统一天下之后,也是到秦二世胡亥即位后才将卫君废为庶人。所以卫国算是最后一个灭亡的诸侯国,其立国时间长达八百三十六年,算是最长命的王国之一了。

2、卫宣公

今天讲到的《二子乘舟》就发生在卫国的卫宣公时期。卫宣公算不上一个英明的君主,他昏聩、听信谗言且多有做违反礼仪的事,所以他的名声在民间很差。

卫宣公即位前与父亲卫庄公的姬妾夷姜私通,生下了公子伋。公子伋被卫宣公偷偷托付给右公子抚养。

等到卫庄公死后,卫宣公即位,他便开始光明正大的宠爱夷姜。他不顾大臣反对把与夷姜生的儿子公子伋立为太子。这个情节倒是与后世的唐高宗和武则天有点相似,但是夷姜远没有武则天的手段。

3、宣姜

卫宣公不久又宠幸了一位名叫宣姜的女子,宣姜比夷姜生的更漂亮,并且宣姜替卫宣公生下了儿子公子朔和公子寿。夷姜彻底失宠后就自杀了,但他的儿子公子伋依然是太子。

宣姜自然不甘心公子伋即位,所以她不断向卫宣公进谗言。卫宣公逐渐开始厌恶公子伋,他派公子伋出使齐国准备在路上偷偷埋伏杀手杀掉他。

4、公子寿

公子寿知道了父王和母亲的谋划,他便跑去对公子伋说了父王想在他出使的路上杀掉他的事,想让他赶快逃跑。

但公子伋听说后却认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他执意去完成父亲交给自己的任务。公子寿见他这般迂腐,没有办法,只能在公子伋出使前用酒灌醉了他。为了兄弟情谊,公子寿装扮成公子伋的样子前去出使齐国代替公子伋赴死。

公子伋醒来后知道了这件事,他马上前去追赶公子寿。但他还是晚了一步,公子寿此时已被卫宣公埋伏的杀手误杀了。公子伋心灰意冷,对着杀手说:“你们要杀的人是我,他有什么罪?请你们杀死我吧!”杀手一并杀死了公子伋,将两人的人头呈献给卫宣公。

以上就是这首诗歌的故事背景了,在公子寿和公子伋死后,卫国人感念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作了这首《二子乘舟》。

诗歌鉴赏

“二子乘舟,范范其景。”这句诗歌点出送别地点发生在河边。两位年轻人告别亲友登上小船,在浩渺的河上飘飘远去,只留下一个零星小点,画面由近而远。“范范”描绘出河水波光粼粼的景象。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送行的一行人在岸边伫立,久久不肯离去。骋目远望,悠悠无限思念之情。此处直抒送行者的留恋牵挂之情,更将送别的匆忙和难分难舍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两位年轻人所乘之舟,早已在蓝天之下、长河之中逐渐远去,送行者却还痴痴站在河岸上远望。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这两句,是用祈祷的方式,传达情感上的递进和转折,恐怕只有亲人、朋友、爱人才会真正如此设身处地地惦念。在这割舍不断的牵念中,很自然地浮起忧思和对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景象相同、地点相同,而情感却由浅到深;正因为有了这种回环复沓的手法,使诗显得更加蕴蓄深沉。

《二子乘舟》告诉了我们什么?

卫国人在编写这首诗歌的时候是不会直接写公子伋和公子寿被其父杀害的故事的。他们只能通过这种迂回婉转的叙述方式来表达对两位公子的思念和同情。

自古以来,古人多感叹最是无情帝王家,可鲜少有诗词文章描写身在帝王家的身不由己。通过这篇诗歌我们可以对帝王家有更深的认识。

1)后宫争宠残酷非常。卫宣公身为国君,不能很好的处理后宫事物,导致夷姜自杀。而宣姜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更是不惜进谗言、陷害公子伋。

2)帝王家也有亲情,只是往往身不由己。公子寿与公子朔才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是在大义上,他毫不犹豫的站在了公子伋的一边。母亲和兄弟想杀死公子伋,但他无力阻止。为了兄弟情谊,他只能争先去死,希望可以救公子伋一命。

3)王子也是普通人,也有真情在。公子寿为了公子伋而死,公子伋岂能独活?无论是成全对父亲的忠孝,还是成全对公子寿的兄弟情谊,他别无选择,唯一死而。

诗歌里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即使在冷酷的帝王家也让我们看出了有血有肉的兄弟情谊。帝王家不全都是无情的,在历史深处也隐藏着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参考资料:方韬主编《四书五经精华》、言思主编《诗经全编全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