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走廊:东北海陆大通道的文化密码
辽西走廊:东北海陆大通道的文化密码
辽西走廊,这条连接东北与中原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在“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背景下,这条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古道,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千年古道的文化遗存
九门口水上长城,被誉为“京东首关”,是万里长城中唯一的水上长城。九江河上的过河桥独具特色,在百米宽的河道上,外用巨大条石包砌起8个梭形桥墩,形成9个水门,城桥上部是高峻的城牆,亦如其他长城牆體。但過河城橋下的寬闊河床則全部用方整的大石塊鋪成,石與石間用鐵腰咬合,形成規整的石鋪河床,望去猶如「一片石」,所以九門口長城又被稱為「一片石關」。
兴城古城,这座始建于辽代的军事重镇,是东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明代古城。古城内,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保存完好,城内街巷呈“井”字形布局,四条大街交汇于钟鼓楼,四门各有瓮城,城外有护城河环绕。2004年,兴城市获得国家旅游局颁布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同时,兴城城墙作为明清城墙遗址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现代通道的战略意义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辽西走廊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作为“东北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正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锦州港,这座位于辽东湾西岸的亿吨大港,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油品、粮食、散矿、煤炭装卸基地。近年来,煤炭一直是锦州港重点发展的最主要的货源品种,锦州港现已成为中国褐煤中转的第一大港。此外,内贸粮食中转量连续8年保持东北港口中转排名首位。锦州港已经成为国内内贸玉米运输的第一大港口,这条航线也被称为"黄金水道"。
2025年,辽宁交通运输行业将聚焦“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构建进关出海大通道,全力以赴加快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推进港口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重大战略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交通运输改革、行业治理能力提升、应急安全发展能力提升等工作。辽宁2025年计划实施亿元以上交通项目74个,力争29个重大项目建成投运、16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发展网络货运、水水中转等运输组织模式,推动冷链、危险货物等专业化运输发展。辽宁将重点推进营口港LNG接收站码头等项目建设,强化与国际枢纽港口交流合作,加快建设绿色船燃港口供应链。
文化与旅游的交相辉映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利用丰富的文化遗产,锦州等地积极打造“辽西走廊”文化旅游品牌。其中,傍海廊道之旅、辽西故道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备受游客青睐。在辽西故道之旅,游客可以见证我国古代遗存最大的佛殿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单檐木构建筑——义县奉国寺,见证开凿于北魏太和23年,具有1500多年历史文化,被誉为中国北方石窟造像艺术宝库的——万佛堂石窟,见证晚中生代热河生物群大量珍稀化石,见证大棘城文化遗址等,深刻了解关于辽代古建筑修复、古代政治形态演变,以及民族迁移融合的古老历史文化。
从古代的军事要道到现代的经济走廊,辽西走廊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今,这条千年古道正以全新的姿态,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