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舟山港多式联运新模式:创新引领,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宁波舟山港多式联运新模式:创新引领,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多式联运作为一种将两种或以上运输方式高效结合的物流模式,通过协调和衔接不同运输环节,形成便捷、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多式联运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宁波舟山港作为全球重要的港口之一,通过创新多式联运模式,不仅优化了物流效率和成本,还为全球物流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创新模式:“一单制”与“一箱制”的突破
宁波舟山港的多式联运新模式以“一单制”和“一箱制”为核心,实现了物流流程的简化和效率的提升。
“一单制”通过“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的全程运输服务,打破了传统物流模式中多环节、多单据的复杂流程。这种模式下,客户只需进行一次委托,即可享受从始发地到目的地的全程物流服务,所有费用统一结算,大大简化了物流操作流程。
“一箱制”则通过智能信息系统,实现了海铁联运业务的高效衔接。浙江海港物流集团开发的信息系统,成功解决了海铁联运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实现了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无缝对接。
实施成效:数据见证创新价值
创新模式的实施带来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23年底,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业务范围已辐射全国16个省(区、市)65个地级市,建成内陆无水港36个,海铁联运箱量稳居全国第二,其中外贸箱量更是位居全国第一。
2024年,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量超18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达两位数,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至67个地级市。这种快速增长不仅体现了新模式的优越性,也为港口和内陆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技术支持:数字化转型赋能物流升级
宁波舟山港的多式联运新模式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港口建成了海铁联运协同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了码头、港区集装箱办理站、短驳车队、货代等上下游相关方的物流信息,为客户提供铁路订舱、全程物流跟踪、智能查询等线上化服务。
智能装卸手持终端的引入,实现了装卸作业的无纸化操作。货运员通过终端设备即可完成所有重要信息的录入和传输,不仅减少了大量纸质单证的流转,还避免了人工错误,提升了作业效率。
此外,宁波舟山港还创新性地开展了双层集装箱运输模式。在绍兴开行的海铁联运普通集装箱双层运输,已累计开行353趟,运输量达4892标箱。甬金铁路双层高箱运输试验线的建设,预计年运输量将超100万标箱,通过运输组织模式的创新,实现了运能的大幅提升和成本的显著降低。
政策环境:政府支持助力发展
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多式联运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关于支持构建浙江特色现代服务业体系的若干财政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出,要支持打造“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枢纽,推动交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支持不仅体现在资金投入上,更体现在制度创新上。例如,全面落实宁波舟山港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优化国际新开航线支持政策,缩短资金兑付周期等措施,都为多式联运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未来展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宁波舟山港的多式联运新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发展潜力远未完全释放。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目前,宁波舟山港正在加快推进梅山铁路专用线建设,北仑支线复线建设也在有序进行中。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将进一步提升港口的多式联运能力。同时,港口还在深化与铁路部门的信息合作,推动物流信息的进一步互联互通。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宁波舟山港的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强港。这不仅需要在物流效率和成本上持续优化,更需要在服务功能上不断拓展。例如,通过“浙江e港通”品牌,将内陆港站建设成为国际贸易的“始发港”和“目的港”,实现内陆企业属地用箱、属地报关查验、自动核销放行、无感通关等便捷服务。
宁波舟山港的多式联运新模式,通过“一单制”和“一箱制”的创新,实现了物流流程的简化和效率的提升。在数字化技术和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这一模式不仅优化了港口自身的运营效率,更为内陆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为全球物流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