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春山》:一首歌里的14首古诗词,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上春山》:一首歌里的14首古诗词,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首《上春山》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古诗词韵味,迅速登上微博热搜。这首由贵州音乐人张超作曲、孙红莺(玉镯儿)填词的歌曲,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更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的完美融合。
创作背景:贵州山水孕育的春日赞歌
《上春山》的创作灵感源自贵州的壮丽山水。词作者孙红莺在创作时,脑海中浮现的是贵州百里杜鹃、梵净山、丹寨龙泉山等美景。曲作者张超则将贵州的春日风光融入旋律,让整首歌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古诗词的现代演绎
最令人称道的是,《上春山》巧妙化用了14首古诗词,让传统与现代在歌声中完美融合。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化用了清代高鼎《村居》中的名句,描绘出早春杨柳依依的景象;“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则来自唐代戴叔伦的《苏溪亭》,展现了春草茂盛的景象;“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更是直接引用了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将春天的美好推向高潮。
这些古诗词的化用并非简单的拼接,而是与现代歌词完美融合。比如“春色闹人不得眠”化用了王安石的《春夜》,但又巧妙地与现代人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表达了春天到来时的喜悦与兴奋。
音乐特色: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在音乐编排上,《上春山》同样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编曲潘安昕大量使用了中国传统乐器,如木鼓、竹排等贵州民族乐器,同时又加入了现代音乐元素,让整首歌既传统又新潮。
文化意义:让古诗词“活”起来
《上春山》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可能性。正如词作者玉镯儿所说,这些古诗词是“跟着旋律自然流露出来”,这种自然的融合让古诗词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变成了可以唱、可以听的艺术形式。
这种创新演绎方式,不仅让古诗词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也让传统文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正如网友所说:“中国的古诗词很美,这首好听的歌让大家更爱古诗词。”
《上春山》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可能性。这种创新演绎方式,不仅让古诗词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也让传统文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