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绿色能源如何助力数据中心减碳?
“东数西算”:绿色能源如何助力数据中心减碳?
“东数西算”工程自2022年启动以来,不仅优化了我国算力资源布局,更成为推动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力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底,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算力总规模已超过146万标准机架,整体上架率为62.72%。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数据中心在绿色能源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绿电使用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先进数据中心绿电使用率更是高达80%左右。
绿色能源应用的“庆阳模式”
在“东数西算”工程的八大枢纽节点中,甘肃庆阳集群以其创新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脱颖而出。中能建绿色数字科技(庆阳)有限公司实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通过建设20万千瓦容量的风电和光伏设施,为数据中心提供绿色电力。
该项目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综合供电方案,通过配套建设大型风光储新能源系统,配合智慧运营平台进行源荷互动调配,实现整体园区90%以上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具体而言,项目整合了高频模块化UPS、高压直流电源等多项节能技术,并构建了“光储直柔”建筑综合能源利用系统。
这一创新方案的效果令人瞩目: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万吨,节约运行成本约2500万元。更重要的是,该项目实现了数据中心运行PUE(电能利用效率)低于1.20,WUE(水利用效率)低于1.1,打造出真正的绿色高效零碳大数据产业园。
创新技术:液冷技术引领绿色革命
随着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算力需求激增,传统风冷散热方式已难以满足高密度机柜的冷却需求。液冷技术,尤其是冷板式液冷,正成为数据中心绿色发展的新选择。
据统计,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在2024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达12.6亿美元,同比增长98.3%。预计到2028年,这一数字将突破百亿美元大关。
液冷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相比传统风冷,液冷能更有效地带走热量,支持更高密度的计算设备运行。以秦淮数据推出的“磐石”模块数据中心框架为例,其“玄冰”极致冷却架构包括风冷、液冷、风液兼容等模块,能够解决8kW-150kW区间所有功率密度的机柜冷却难题。
尽管液冷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冷板液冷方案的水质、冷却液泄露等问题,但业界普遍认为,液冷是未来数据中心散热的必然趋势。目前,冷板式液冷技术标准制定正逐步走向常态化、规范化,为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政策导向:从“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
在政策层面,“东数西算”工程得到了有力支持。国家数据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统筹算力和绿色电力协同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正逐步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这一政策转向将更精准地引导数据中心减少碳排放,而非单纯限制能源消耗。对于数据中心而言,这意味着在追求算力提升的同时,更要注重绿色低碳发展。
“碳排放双控”政策的实施,将倒逼企业加大零碳技术创新力度,提供零碳产品和服务。同时,它也将促使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扶持等政策,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替代能源、矿产等传统生产要素,形成新质生产力。
展望:绿色算力的未来
“东数西算”工程不仅是一项算力资源优化工程,更是一场绿色能源革命。通过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可再生能源优势,结合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我国数据中心正在向绿色低碳方向加速转型。
未来,随着液冷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普及,以及“碳排放双控”政策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东数西算”工程将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