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十年没回家过年,他们准备六亲不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十年没回家过年,他们准备六亲不认?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23A07K5400

“如果家庭所提供的,全是因为金钱、婚姻和生活方式而与亲戚开展无休止的冲突,那何必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选择“断亲”,即疏远与亲戚的联系。这种现象在90后、00后群体中尤为明显,甚至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

2023年5月,一篇名为《33岁,我带着父母一起“断亲”》的文章引发了网络热议。文章作者潘朵拉讲述了自己因不堪忍受亲戚的冷嘲热讽和过度关注,选择与亲戚“断亲”的经历。他已经有十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但感觉很爽。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小武将“断亲”定义为“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一种现象”。他的研究发现,年龄越小,与亲戚联系越少。18岁以下的被调查者“基本不怎么与亲戚联系”;18-25岁、 26-30岁的90后年轻人大多数人只是“偶尔与亲戚有联系”。

这种生活方式究竟从何而来?

因为爱情

世界史很长时间内,没有人因为爱情而选择配偶,配偶关系的缔结并非个人选择的结果。直到18世纪晚期,配偶选择才逐渐自由。中国更晚,20世纪中叶,自由恋爱才被法律保护,直到80年代之后,才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因为爱情存在,家庭的性质变了,不再围绕财产,而是单纯围绕父母、配偶和孩子。家庭的主流形态变成了由父母和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在这个“核心家庭”里,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不再接受家庭的安排,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关系由此展开,甚至可以选择不再有家庭关系。

“卷”到极致就断了

“内卷化的环境”是原因之一。胡小武认为中国同辈群体间过度竞争,争夺社会资源,引发人们的焦虑与内耗。“他们缺乏有效的时间去走亲戚,父母也会拉着他们卷入内卷的潮流当中。教育内卷导致他们无暇顾及亲戚之间的来往和见面。对刚刚进入职场的那些年轻人来说,职场内卷导致他们每天都996,几乎没有时间去顾及工作之外或者职场竞争之外的那些社会关系。”

除外,还有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流动。据统计,过去40多年来,超过6亿人口陆续从乡村迁移到城市,超过2亿人口实现了跨省市的居住流动,还有部分成了跨国移民。“00后”一代的父母与自己的兄弟或姐妹,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城市,导致他们从小就形成了亲戚之间因空间距离到情感疏离的社会交往状态。

最后还有,“以网为生”的生活方式。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当前中国网民数量超过10亿。青年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等网络工具上网时间日均超过5小时以上。网络成为了家庭生活、亲子互动和家庭监管缺失下的补偿方式,在他们的眼中,不存在所谓的“断亲”,他们就是一群现实世界中的“互联网游子”。

亲缘真的能断吗?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陈友华、宗昊,将“断亲”解释为个体的理性选择。而这种以个体为核心的选择,并不意味着家庭与亲情观念不再重要。“断亲”或许比我们想象得更暧昧,更像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情感取向。且这种“断”往往会伴随成家之类重大事件而有所回归,如“伸缩自如的弹簧”。“断亲”与“六亲不认”有着本质的区分。“断亲”更像是一种断联,待信号增强续上,或无法增强信号、持续断联。

时代变迁、城市化、社会流动、生活方式、家庭观念一些变迁的过程,没有好坏,只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事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