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物 | 杨伟:镇守祖国蓝天
科技人物 | 杨伟:镇守祖国蓝天
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为祖国的蓝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航空工业领军人物”的杨伟。
早慧的学术之路
1978年,15岁的杨伟参加中考时竟然只差一分就是满分了,总共6门功课,他5门都考了满分。因为他中考成绩的优秀,被破格批准参加高考,成绩出来后,也就离清华,北大,还有科大少年班的录取线也就差一两分,落榜了。高中开始上课一个月后,西工大给他打电话,通知他被空气动力学专业录取。飞机系空气动力学就是他心仪的专业,所以他毅然决然的去了西工大。
15岁就上大学,杨伟有个先天的缺陷——色弱;如果去大学就只能学习数学以及力学这两个专业;西北工业大学的招生办老师觉得很惋惜,不想错失这样的好苗子,于是就回去汇报情况。当时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学的导师罗时钧那里,罗时钧了解了情况之后说“录取啊,为什么不录取,我就有色弱啊,就来我的专业学。”
1985 年,22 岁的杨伟从西工大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他没有服从学校的分配,而是执意要到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后面简称「成飞所」)工作。因为这里是他大学时就坚定要体现价值的地方,他的理想是参与「歼 10」的研制。在西工大学习期间,杨伟在专业课上几乎每年都能考到第一名,拿到的奖学金更是不计其数,在同学眼里晦涩复杂的飞机设计问题更是觉得小菜一碟。结束本科学业后,杨伟在西工大继续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
助力歼-10研发
1985年,22岁的杨伟研究生毕业后被安排参加当时国内唯一的航空工程重点型号“歼-10”飞机的研究设计。他师从著名飞机设计师宋文骢,直接参与了歼-10战机的核心技术——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的研发工作。
1996年3月,在没有任何经验参考的情况下,杨伟仅用一年时间就成功研发出电传飞控系统,创造了世界电传飞控系统的奇迹。此外,他还成功开发出监测系统,为我国歼-10战机的研发节省了巨额经费。
1993年,杨伟又参与了“铁鸟”的研究。所谓“铁鸟”类似于现在的模型,但这个模型与实体一模一样,使他在场地模拟时就像真的在天上飞行一样,就像现在的VR技术。1993年,“铁鸟”研制成功,杨伟第一次像飞行员一样,坐在模拟的驾驶舱,自如地驾驶着飞机,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独挑大梁,攻克歼-20难关
在宋文骢院士退居二线后,杨伟顺利接棒,挑起了成都所的大梁。他带领团队用了14年时间,就完成了歼-20的首飞,比美国国防部长盖茨预言的时间整整提早了10年!
2011年1月,歼-20战机首次升空飞行测试并成功着陆。在歼-20的研发过程中,他们独创了“升力体边条鸭式布局”,这一创新设计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在研发过程中,杨伟每天只睡4个多小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他的带领下,短短30年间,中国不仅完成了二代机到三代机的跨越,还实现了四代机的列装。
结语
杨伟的成长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他以非凡的智慧和毅力,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镇守祖国蓝天”的科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