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的“唾手可得”背后竟是这般结局?
公孙瓒的“唾手可得”背后竟是这般结局?
“始天下兵起,我谓唾手可决。”东汉末年,幽州军阀公孙瓒曾豪言壮语,认为平定战乱易如反掌。然而,这位曾威震北方的白马将军,最终却在与袁绍的对决中落得引火自焚的悲惨结局。这个“唾手可得”的典故,不仅记录了一段历史,更揭示了一个永恒的警示:成功往往需要努力拼搏,而非坐享其成。
公孙瓒的崛起:从书佐到白马将军
公孙瓒出身贵族,但因母亲出身低微,只能任书佐。因美貌、声音洪亮与才智受太守赏识,被邀请为女婿。受岳父帮助曾与刘备和刘德然共同师事于卢植。他亦曾拜于刘宽门下作门生,与王邑、傅燮、魏杰(《后汉书》、《续汉书》等有载)等人为同门。
公孙瓒后来在太守刘其(一作刘基)下任御车。在刘其犯法被发配交州日南时敢于违法乔装成士兵沿途护送,途中刘其获赦还。公孙瓒归来后因此德行被举孝廉,任为辽东属国长史。有一次公孙瓒跟随数十名骑兵外出巡逻关塞,看到数百名鲜卑骑兵,公孙瓒就退到空亭对随行队伍说:“如不主动进攻必将被杀。”于是 手执长矛策马带队冲入鲜卑队伍,杀伤数十人,虽幸免于死,自己也损失过半。鲜卑人以此为戒,再不敢轻易越进关塞。公孙瓒升迁为涿县县令。
光和年间(178年-184年),边章、韩遂叛乱,朝廷从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征发三千精锐骑兵,并给予公孙瓒都督行事的符节,统帅此三千骑兵。公孙瓒率军到蓟中时,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人张纯引诱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等叛乱,攻占右北平郡(今河北丰润东南)、辽西郡属国的城市。公孙瓒以三千骑兵追讨张纯等叛贼,立下战功,升为骑督尉。此时,属国乌桓首领贪至王率众归降公孙瓒。公孙瓒又升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进驻属国,此后的五六年间,与北方游牧民族争战不断。
中平五年(188年),公孙瓒与张纯、丘力居等战于辽东属国石门,张纯等大败,张纯于是抛下妻儿逃入鲜卑境内。公孙瓒继续追击,由于太深入,反被丘力居围困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粮尽士溃,士卒死伤大半。丘力居军也粮尽疲乏,远走柳城。朝廷诏拜公孙瓒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领属国长史。公孙瓒于是统领兵马,守护边境。每次一听到敌人来袭,公孙瓒马上声疾色厉,作战时像是打自己的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到夜深。从此乌桓都害怕公孙瓒的勇猛,不敢再来进犯。公孙瓒常与身边数十个善于骑射的人都骑白马,相互间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
“唾手可得”的心态:从自信到自负
初平二年(191年),青州黄巾军攻打渤海(今河北南皮东北),聚众三十万,欲与黑山军会合,公孙瓒率步骑两万人在东光南大破青州黄巾,斩首三万余。青州黄巾军弃辎重,奔走渡河。公孙瓒等他们过到一半时出击,再次大败黄巾军,死者数万,俘虏七万余人,车甲财物无数,于是公孙瓒威名大震。
然而,正是这一系列的军事胜利,让公孙瓒滋生了“唾手可得”的心态。他开始轻视对手,过度自信,认为天下之事皆可轻易解决。这种心态的形成,既有其个人性格的因素,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公孙瓒凭借其强大的白马义从和一系列军事胜利,成为北方最具实力的军阀之一。这种成功让他产生了强烈的优越感,认为自己可以轻松应对任何挑战。
界桥之战:从巅峰到衰落的转折点
初平三年(192年),袁绍屯军广川县(今河北枣强县东北),与公孙瓒战于界桥南二十里处。公孙瓒以两万步兵,排列成方阵,左、右两翼各自配备骑兵五千多人。袁绍命其将麴义领精兵八百在前,布强弩千张于两翼。公孙瓒轻视袁绍兵少,纵骑兵出战。麴义命士兵伏于楯下不动,等公孙瓒军到十步前,一时同发,公孙瓒大败。袁绍军生擒了严纲并斩其首。麴义追公孙瓒到界桥,公孙瓒率兵还击,再次被打败。于是公孙瓒逃到蓟县(今北京大兴区),在县城东南另筑小城自守,与刘虞临近,渐渐结下仇恨。袁绍派部将崔巨业率兵攻打公孙瓒的故安,不下,在引军南归时,在巨马水被公孙瓒大军追上,大败,七八千人阵亡。公孙瓒想乘胜追击,却又在龙凑被袁绍打败,双方战成均势。
界桥之战是公孙瓒军事生涯的转折点。在这场战役中,公孙瓒过于依赖自己的骑兵优势,轻视了袁绍的军事才能。他命令两翼骑兵直接发起冲击,企图一举冲散麹义部。然而,麹义采用了先进的用弩战术,以八百精兵成功抵挡了公孙瓒的骑兵冲击,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场战役不仅打破了公孙瓒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让他开始走向衰落。
最终的结局:从自负到自焚
界桥之战后,公孙瓒锐气顿减,采取自保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信任。他与袁绍的战争持续了数年,但最终还是被袁绍击败。199年,公孙瓒被困于高楼,面对袁绍的重重包围,他选择了引火自焚,结束了自己悲剧性的一生。
公孙瓒的结局令人唏嘘,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往往需要努力拼搏,而非坐享其成。即使看似唾手可得的事情,也可能隐藏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因为一次成功而沾沾自喜,因为一点成就而放松警惕。然而,真正的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始终保持谦逊和谨慎,不断努力,才能最终实现。
公孙瓒的“唾手可得”最终成为了他的致命弱点。这个成语故事提醒我们:成功往往需要努力拼搏,而非坐享其成。即使看似唾手可得的事情,也可能隐藏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因为一次成功而沾沾自喜,因为一点成就而放松警惕。然而,真正的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始终保持谦逊和谨慎,不断努力,才能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