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聚餐健康指南:让欢乐与健康同行
家庭聚餐健康指南:让欢乐与健康同行
家庭聚餐是享受美食和亲情的重要时刻,但如何在欢聚的同时兼顾健康与安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实用的家庭聚餐健康指南吧!
健康饮食,营养均衡
适量原则是关键
聚餐时,面对满桌美食,很容易就吃多了。研究显示,每周至少3天在外就餐的人群,超重和肥胖的发生风险与过去一个月未在外就餐人群相比,男性增加1.53倍,女性增加2.23倍。因此,建议采取分餐制或使用小盘子,控制食量。
食材搭配要多样
过年期间,餐桌上的食材应该丰富多样。比如,一盘水煮鲜虾可以变成海虾、蛏子、蚬子的三拼。蔬菜的种类每天要达到3-5种,深绿色、橙黄色、红紫黑色蔬菜要占一半以上。同时,不要忘记每周至少吃1-2次海鱼等海产品。
烹饪方式有讲究
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对保持食物营养很重要。比如,谷物类要避免过度淘洗,以减少维生素B1的流失;新鲜蔬菜要先洗后切、急火快炒;蒸、煮是值得推荐的健康烹饪方法。
食品安全,防患未然
聚餐申报要提前
如果是在农村地区举办大型聚餐活动,需要提前向村食品安全信息员申报备案,并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
场所卫生要达标
食品加工场所和就餐场所应距离污染源25米以上。聚餐前要完善防鼠、防蝇、防尘设施,对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用水要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人员健康要保障
所有参与食品加工的人员都要持有有效健康证。帮厨人员要身体健康,保持个人卫生,加工食品前或接触污染物后要及时洗手。
原料采购要谨慎
不采购来路不明、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的食品。不使用无检疫合格证明的肉类食品。不采购、食用生动物血、发芽土豆、野生菌、四季豆及亚硝酸盐等加工制作的食品。
制作过程要规范
菜肴要做到烧熟煮透,餐饮具要洗净消毒,菜刀、菜板要生熟分开。剩饭剩菜要冷藏,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个人卫生,文明用餐
勤洗手,用公筷
餐前便后要洗手,使用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适量饮酒,拒绝“三无”
聚餐饮酒时,要饮用合法来源的白酒,拒绝“自酿酒”、自制泡酒、“特供专供酒”,不自行添加、饮用经营场所存放的“有白酒气味”的液体。
文明用餐,厉行节约
不暴饮暴食,不铺张浪费,践行“光盘行动”。鼓励使用分餐制,提倡使用公勺公筷。
应急处理,有备无患
如果聚餐后出现腹泻、呕吐、发烧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并第一时间向村委会或乡(镇)政府报告。如果是在餐饮场所用餐,要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
家庭聚餐是享受美食和亲情的重要时刻,但健康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让我们在欢聚的同时,也要重视健康和安全,让欢乐与健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