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版《红楼梦》:一场跨越时空的红楼盛宴
北大版《红楼梦》:一场跨越时空的红楼盛宴
2024年6月20日,北京大学九一剧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舞台剧演出——《情观红楼梦》。这场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执导、艺术学院研究生主演的舞台剧,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演绎方式,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充满诗意与哲理的红楼盛宴。
真情演绎:演员们的挑战与突破
在《情观红楼梦》中,演员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不仅要扮演《红楼梦》中的经典角色,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多个性格迥异的角色切换。例如,汪梦涵一人分饰妙玉、王夫人等五个角色,需要在“极洁”的妙玉和“极俗”的女性角色之间迅速切换,同时还要完成从主到仆的身份转变。
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演员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反复研读原著,分析人物心理,甚至在洗漱、散步等空余时间都在温习台词。张嘉怡在饰演晴雯时,不仅深入理解了晴雯的刚烈与执着,还通过顾老师的指导,将晴雯撕扇这一动作提升为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抗争。
创新演绎:三个时空的交错与融合
《情观红楼梦》的导演顾春芳教授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手法,通过“当代空间—太虚幻境—大观园”三个戏剧时空的自由穿梭,编织出一个个发乎真情的叙事段落。这种创新的演绎方式,不仅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了《红楼梦》的情感世界,也让演员们在表演中更加入戏。
在舞台设计上,演出采用了极简主义风格,没有华丽的布景和繁复的道具,而是通过演员们的形体和表情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张力。这种“空故纳万境”的设计理念,让观众能够更加专注于演员的表演和剧情的发展。
经典再现:晴雯与宝玉的情感纠葛
在《情观红楼梦》中,晴雯与宝玉的情感故事被赋予了新的诠释。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了晴雯的刚烈与执着,以及宝玉对纯洁芳华的呵护与赞美。在“晴雯撕扇”这一经典段落中,张嘉怡的表演充满了力量感,将晴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场演出历时两个小时,通过“补天石苦求再转世”为引子,串联起“太虚幻境”“共读西厢”“可卿之死”“元妃省亲”“海棠诗社”“黛玉葬花”“凤姐之死”“晴雯撕扇”“探春远嫁”等经典段落,生动地诠释了“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意旨。演出在“伤离别香魂归太虚”的尾声中落下帷幕,留给观众久久回味的悠长余韵。
致敬经典: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情观红楼梦》不仅是一场舞台剧演出,更是一次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全新解读和致敬。通过戏曲的美学和方法重构小说的多个时空,这场演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体现了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正如顾春芳教授所说:“相遇北大,结缘红楼,三生有幸。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激情、勤勉,以及对中国美学和文化的热爱。从你们身上我充分相信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是大有希望的。”
这场演出不仅让观众领略了《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正如一位观众所说:“这场演出让我更加理解了《红楼梦》的情感世界,也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