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糖尿病日教你正确使用降糖药
联合国糖尿病日教你正确使用降糖药
2023年11月14日是第17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 应对风险”。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截至2021年,我国20-79岁的糖尿病人数已达1.41亿人,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糖尿病的防治不仅需要医疗支持,更需要患者自身的科学管理。然而,在降糖药的使用上,许多患者存在认识误区,这些错误观念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
正规降糖药大盘点
目前市面上的降糖药主要分为两大类:注射性药物和口服药物。
注射性药物:以胰岛素为主,适用于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根据作用时间不同,可分为速效和长效型。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直接有效的药物,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口服药物:代表药物是二甲双胍,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等多重作用。但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还包括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磺脲类药物,以及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等新型药物。
选择降糖药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 糖尿病类型(1型、2型或妊娠型)
- 患者健康状况(如是否肥胖)
- 药物副作用
- 经济条件
用药误区大盘点
误区一:吃药就不用控制饮食
有的患者认为只要吃了降糖药,就可以随意饮食。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降糖药的作用是帮助控制血糖,但饮食管理同样重要。合理的饮食结构和摄入量是血糖控制的基础,单纯依赖药物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误区二:高血糖无症状就不治疗
有些患者觉得高血糖没有明显不适,就不需要治疗。实际上,高血糖即使没有症状,也会对全身各个组织器官造成慢性损害,如心脏、肾脏、眼睛、双脚等。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失明、肾衰竭等。
误区三:运动和饮食控制走极端
有的患者过度控制饮食,导致营养不良;有的则完全不控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运动方面也存在类似问题,有的过度运动损伤关节,有的则完全不运动。正确的做法是适度控制饮食,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误区四:担心药物伤肝伤肾
有人担心降糖药会损害肝肾功能,因此不愿服药。事实上,在肝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药物不会对肝肾造成伤害。相反,不治疗导致的高血糖对身体的伤害更大。
误区五:血糖不达标就加量
有些患者发现血糖不达标,就自行增加胰岛素用量。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不是单纯增加剂量。
科学用药建议
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种类、剂量和用药时间。
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配合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上选择全谷物主食,限制糖分和饱和脂肪摄入
-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 保持健康体重
- 戒烟限酒
重视糖尿病教育:通过正规渠道学习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患者应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积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配合医生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