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人口压力下的发展与挑战
孟加拉国,人口压力下的发展与挑战
孟加拉国现在的根本问题就是僧多粥少,
不足15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上生活着1.7亿人口。
面积跟我国的辽宁省差不多,人口却是辽宁的四倍还多
孟加拉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200人,它邻国的印度也只有460人,更远超我国的145人。
在全球人口过亿的国家里,数它最挤。
这就导致资源和教育的速度永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
1945年,孟加拉的人口还只是三千多万,但转眼间人口激增到了1.7亿,足足翻了五倍。
这样的增长速度,带来的是更多人要吃饭,也加重了本就脆弱的经济负担。
在学校里,课桌椅总是不够用。
医院内,病床位经常紧张。
街道上人流密集,满是人力车和汽车,放眼望去,车流和人流交织在一起,
在这里,双层巴士经常都是满员,上下车主要依靠慢跑,汽车没有报废年限,满大街上随处可见锈迹斑斑的汽车。
孟加拉国虽然是全球第四大大米生产国,但这也仅能满足国内需求,
因为这片土地要养育 1.7亿人口,谈何容易。
不过,人多也有好处,就是人工成本低。
来自世界各地的制鞋厂、制衣厂看中了这里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纷纷将生产线迁移至孟加拉国。
孟加拉在发展过程中与越南竞争激烈,一度成为全球第二大服装出口国,仅次于中国。
这个国家仅依赖这一个产业,人均GDP竟然超过了印度。
然而,一个产业的支撑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对于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孟加拉现在需要更多的产业来解决就业问题,而且情况非常严峻。
现在,当地许多人认为现有的政府职位分配制度不合理、不公平。
最近的抗议活动也是因此而起,
为了防止煽动,孟加拉国在最近几天断网了,试图控制当地局势。
孟加拉为什么会出现目前这种局面呢?
这要从其历史说起。
1971年,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独立。
当时孟加拉政府为了嘉奖在独立战争中有贡献的家庭和个人,
实行了一项叫做职位配额制的政策。
就是将部分政府职位留给某些特定群体和后代,,比例为30%。
到了2012年,特权的口子放开了,配额职位的比例一度高达56%。
由于政府工作稳定且工资高,生多少个孩子都是国家来养。
他们的后人越来越多,而且又可以允许子女接班,这逐渐演变成一种世袭特权。
这就导致普通人获得政府职位的机会就越来越少。
在2018年,孟加拉全国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迫于国际和国内的巨大压力,孟加拉政府废除了配额制度。
然而,在今年6月,当地高等法院认为2018年废除配额制的决定不合法,然后把配额制又恢复了。
于是,就触发了这次大规模抗议活动。
现在孟加拉国估计有3000万年轻人难以找到工作,其中超过80万高学历大学生处于失业状态。
虽然私人企业也能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
但政府职位更稳定,收入更高。
因此,许多人就想去考公,然而发现留给他们的机会份额并不多。
所以就希望当局废除这一制度,现在这种局势还没有消停的迹象。
总结来说,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压力下,想要获得合理的待遇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完全是一个无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