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周作人印章背后的故事:从“忍过事堪喜”到“知惭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周作人印章背后的故事:从“忍过事堪喜”到“知惭愧”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29522096_121119270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01A047ER00
3.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4-10-29/doc-incuepae2138464.shtml
4.
https://www.sohu.com/a/817940145_555774
5.
https://eol.shzu.edu.cn/meol/analytics/resPdfShow.do;jsessionid=C05EEF1ADADC50BDD2E638BC09908A8D?resId=151212835&lid=5229
6.
https://www.lingyuan.gov.cn/html/LYSZF/202311/0169961068163943.html
7.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s/%E7%87%95%E5%B1%B1%E5%A4%9C%E8%AF%9D
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01/12/55692793_1125021066.shtml

在周作人的众多印章中,由寿石工刻制的“忍过事堪喜”和“知惭愧”两枚印章尤为引人注目。这两枚印章不仅反映了周作人在特殊时期的心境,也体现了他在文化和社会变迁中的角色。

01

周作人与寿石工的交往

寿石工(1880-1965),原名寿鹏飞,字石工,号匊匊居士,浙江杭州人。他是近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也是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寿石工的篆刻艺术深受赵之谦、吴昌硕等前辈影响,其作品以刀法稳健、布局严谨著称,被誉为“石工刀法”。

周作人与寿石工的交往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周作人在北京大学任教,对金石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共同的朋友介绍,周作人结识了寿石工。两人因共同的文化追求而成为好友,周作人多次请寿石工为其刻制印章。

02

“忍过事堪喜”:特殊时期的心境写照

“忍过事堪喜”这枚印章刻于1943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这枚印章的刻制背景与周作人当时的心境密切相关。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周作人选择留在北平,这一决定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争议。在战乱和困顿中,周作人的心境变得复杂而矛盾。他一方面痛恨日本侵略者,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沦陷区生活。这种矛盾的心境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忍过事堪喜”这五个字,既是对周作人当时心境的写照,也是他对未来的期许。这枚印章不仅是周作人个人情感的寄托,更成为了那个特殊时期知识分子内心挣扎的象征。

03

“知惭愧”:自我反思的见证

与“忍过事堪喜”不同,“知惭愧”这枚印章刻制于抗战胜利后。这枚印章的出现,反映了周作人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思。

抗战胜利后,周作人因“汉奸”罪名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选择感到深深的愧疚。这种反思体现在他的作品和言行中,而“知惭愧”这枚印章正是这种反思的物化体现。

这枚印章不仅是周作人个人的反思,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自我救赎的象征。它提醒着人们,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04

印章背后的文化意义

这两枚印章不仅是周作人个人心境的写照,更体现了印章在民国文人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在那个时代,印章不仅是文人的身份象征,更是他们情感和思想的寄托。

周作人的印章收藏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文人雅趣的追求。他的印章多由寿石工等名家刻制,每一枚印章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寓意。这些印章不仅是文人交往的见证,更是那个时代文化精神的载体。

在当今社会,印章文化虽然不如民国时期那样盛行,但其文化价值依然值得我们重视。印章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了解周作人的印章故事,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也能从中汲取文化传承的启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