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老年大学:让老人“老有所学”
国家老年大学:让老人“老有所学”
2023年3月,国家老年大学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老年教育事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截至目前,国家老年大学已在全国设立了40余家分部、3000余个学习中心、5.5万个学习点,构建起覆盖城乡的老年教育网络。
国家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开设了涵盖理论前沿、身心健康、生活知识、兴趣爱好、生态康养等多个模块的课程。目前,学校已开发了100门课程,近5年新开设的课程达45门,如诗词鉴赏、宁波民国史、养生功法、摄影后期处理等,深受学员欢迎。
在课程安排上,学校充分考虑了学员的年龄、文化层次和学习需求。动态课程和静态课程的比例为5.2:4.8,既满足了年轻学员对唱、跳、弹等动态类课程的需求,也照顾到了高龄学员对文学、书画等静态课程的偏好。学校还开设了基础班、提高班、专修班等不同层次的课程,让学员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学习水平。
上海老年大学的调研报告显示,老年学员对“长者风范”的认知度较高。他们认为,端庄、厚德、宽容、好学是最具长者风范的品质。在家庭关系处理上,老年学员表现出理性、中立的态度,能够以长者风范的姿态处理家庭矛盾。在邻里关系处理上,他们倾向于通过求助居委会和中立劝解来化解纠纷。
国家老年大学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更是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学员们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展现了老年人的风采和价值。例如,山东老年大学的学员参与小学技艺传授、反诈宣传等活动;北京老年开放大学书法班学员为社区送“福”字等。
国家老年大学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公办老年大学供需失衡,近3亿老年人中至少60%有上老年大学的需求,但目前远远无法满足。社会力量办学虽然缓解了供需矛盾,但仍面临诸多困难。线上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但困难不少,存在办学主体不清、无资质、缺乏监管评估、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
面对这些挑战,国家老年大学正在积极探索应对之策。学校推动老年教育向社区、农村基层延伸,整合资源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对不同层级老年大学实行分层教学。同时,学校也在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更多老年人能够参与学习。
国家老年大学的建立和发展,体现了国家对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视。它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更成为了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国家老年大学将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