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湛江起舞,万人狂欢!看年例民俗文化如何“湛”放异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湛江起舞,万人狂欢!看年例民俗文化如何“湛”放异彩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28A03GID00

虽然这篇文章发布于2024年2月,但其中介绍的民俗文化具有长期的参考价值,不受时间限制。

俗话说“不到十五都是年”,但在广东湛江,过了“十五”年味依然十足。元宵节前后,丰富、热闹的年例活动在湛江各个地方轮番“上演”。吃年例、游神、飘色巡游,“舞鹰雄”、“游鱼”……2月26日,湛江市赤坎区百姓村举办年例巡游,村中街道上挤满了人,人们热情参与,活动现场人山人海。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节庆民俗,点亮了当地人的生活,过年欢快、喜悦的气氛在这里延续着。

东海人龙舞精彩上演。张锋锋 摄

年例是粤西地区特有的节日庆典,湛江年例因其独特的民俗元素和丰富的内涵,已成为了岭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湛江吴川年例于2012年列入广东省非遗名录。

吴川飘色。张锋锋 摄

在湛江年例中,游神是最重要的民俗形式之一。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四这天,湛江市吴川市吴阳镇的居民把摆有香炉和供品的供桌抬到自家门前的街道上,恭迎正在镇上巡游的游神队伍,待游神队伍抬着神像巡游至此,鞭炮声响起,家中的男女老幼面对神像叩拜,祈求平安兴盛。

吴阳霞街游灯。图源:吴川发布

除了常见的陆地游神,湛江还有海上游神的习俗——正月十五当晚,一场热闹的海上游神活动在位于湛江坡头区的麻斜渡口开启,当地居民抬着神轿在海岸边巡游,之后进入海水中,出海巡游。海岸边,来自湛江各地的数千名民众分列两侧,在现场喧天的锣鼓下,随着游神队伍的一次次下海而欢呼雀跃。

湛江游神民俗形式丰富,充分体现了湛江文化的多元性底色。湛江人在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共同影响下繁衍生息,他们的民俗活动自然也会体现两种文明交织下的不同生计方式。然而尽管形式不同,湛江游神活动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人人都积极参与其中,并且乐在其中。

吴川市鼎龙湾第九届粤西年例文化节上的飘色巡游。姚瑶 摄

元宵节期间,遂溪县黄略镇殷屋村中的“舞鹰雄”表演。“舞鹰雄”是殷屋村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鹰”即为雄鹰,“雄”则是一种形似狮子、头上有角的虚构动物,“舞鹰雄”将武术、舞蹈与祭祀祈福相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据了解,舞鹰雄起源自当地山高林密,飞禽走兽众多,有鹰和叫“雄”的异兽,常一起嬉戏觅食又常相争斗的有趣传说。表演现场只见“舞鹰雄”的表演者们身着鲜艳的表演服装,手持鹰形道具,随着激昂的锣鼓节奏时而展翅翱翔,时而俯冲捕食展现出雄鹰的威武和气势。

当地民众对于传统民俗积极、热情的参与,是湛江年例活动最显著的特征,湛江的“年”也因此“氛围感”十足。热闹的“北坡游鱼”正是湛江年例“氛围感”的最佳写照。“游鱼咯”,正月十五晚,遂溪北坡热闹非凡,盏盏鱼灯逐渐点亮。在夜色中汇聚成光的河流,仿若神话故事中的海底龙宫。“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每逢元宵,在遂溪北坡圩,家家户户糊鱼灯、舞鱼灯、游村社,大街小巷人头攒动,欢笑声、玩闹声不绝入耳。在声声炮竹,烟花绽放下,色彩斑斓的鱼灯犹如活灵活现的鱼群,在街头巷尾穿梭游弋,一直持续到午夜,为浓浓年味再添几抹趣味。

夜幕降临,遂溪北坡圩鱼灯璀璨,如水晶宫。张锋锋摄

北坡游鱼也称“鱼龙舞”,据记载,北坡游鱼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如今,游鱼文化犹如潺潺流水,悠悠然漫溯至万家灯火,每年参加游鱼者逾千人,围民观者近万人。灯火夜妆明,北坡的夜空鱼灯与星月互相辉映。未来,湛江将进一步弘扬游鱼文化,擦亮游鱼品牌。

湛江年例民俗集敬神、酬神、祭祖、欢庆、宴客等为一体,活动隆重,人们参与度高。年例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民间工艺内容,是当地劳动人民朴素情感和浓厚生活气息的表达,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种强大的民间精神信仰。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