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首登珠峰71周年!珠峰的“气象故事”,你知道多少?
人类首登珠峰71周年!珠峰的“气象故事”,你知道多少?
2024年是人类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71周年。这座海拔8848.86米的地球之巅,不仅是登山者的终极目标,更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奇迹的“生命禁区”。从1953年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尔盖首次登顶,到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顶,再到如今越来越多普通人成功征服珠峰,人类对这座世界最高峰的探索从未停止。而在这背后,气象条件始终是决定登顶成败的关键因素。
珠穆朗玛峰“日照金山”
中国人的首次登顶
珠穆朗玛峰的主要登山路线有两条:尼泊尔的东南山脊和中国西藏的北山脊。虽然北山脊的路线较短,但直到今天,大多数登山者都选择东南山脊的路线,因为在攀登技术上更为容易,这也是希拉里和诺尔盖成功登顶的路线。
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尔盖
而中国西藏的北山脊,也被称为珠峰的北坡,这条线路更具挑战性,因为天气条件可能更恶劣,营地位于更高的海拔,也无法使用直升机进行救援行动。英国登山者在经历了七次失败后,称这条路线“不可攀援”。
位于尼泊尔的珠峰南坡传统攀登路线
但在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王富洲、贡布、屈银华3人“为国登顶”,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的壮举。他们在峰顶停留15分钟,留下了20厘米高的毛主席半身石膏像、国旗与字条。
珠穆朗玛峰的“难关”——北坳
据时任中国登山队气象组组长、原中央气象局观象台气象考察队队长彭光汉回忆,五月初,珠峰大本营的气象工作人员前所未有地忙碌,探空气球不断地升上高空,矗立在山坡上的各种仪表不停运转。终于等来好天气,5月中旬,气象组发布预报:“5月19日以前,风雪交加的天气不会结束。19日以后,将会出现4到5天的风小且以晴为主适宜突击主峰的好天气。”
5月25日凌晨4点20分,在克服了体力与环境的严峻考验后,王富洲、贡布、屈银华3人成功登上峰顶。
如果天气晴朗,珠峰顶会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名叫珠峰旗云。它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
为什么都在五月“扎堆”登顶
查看资料不难发现,与珠峰登顶相关的很多“第一次”都是在5月:
- 1953年5月29日,人类首次登顶
- 1960年5月25日,中国人第一次在世界之巅留下足迹
- 1975年5月27日,我国首次测得珠峰岩面高度
- 2000年5月21日,中国第一个民间单人挑战珠峰的勇士阎庚华成功登顶
- 2008年5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祥云在珠峰传递
- 2020年5月27日,中国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再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
2020年,登山队队员在珠峰峰顶立起觇标
这与气象条件有关。珠峰地区的气候分为干、湿两季,干季受高空西风带控制,雨季受印度洋西南季风控制。
珠穆朗玛峰航拍
大体来说,每年6月至9月为雨季,此时,降雨频繁,空中云雾弥漫;11月至次年2月,气温低、风速大,都不适宜登顶。
只有每年的4月到5月,才是珠峰的“黄金冲顶期”。此时,由于大气环境的变化,珠峰地区的大风区域风力会明显减弱,昼夜温差也会逐渐缩小。
珠穆朗玛峰
登顶珠峰需要准备什么
如今,攀登这座世界最高峰已不再是科考队伍的专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能成功登顶。在喜马拉雅数据库中,截止到2023年12月,登顶珠峰的人数为6664人。
那么,普通人如果想要登顶,需要准备些什么?
登山者登顶途中
首先是强健的身体。峰顶的空气含氧量大概为海平面的三分之一。在登珠峰之前,除了要增强身体对高海拔的适应性,还要学习攀冰、攀岩、滑坠自救以及急救等知识。
登山者排队通过坡道
其次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钞能力”。从攀登许可、往返交通到装备物资、登山向导,都需要做好准备。业余登山爱好者可以报名攀登珠峰的商业公司项目,通过他们申请珠峰攀登许可证,并在其指导和陪伴下攀登。
在商业登山的发展过程中,夏尔巴人是登山者登顶最重要的安全保障。然而,攒够一个攀登珠峰的“标准套餐”后,能否登顶还要看气象条件。
目前,在珠峰大本营附近的游客换乘中心,游客可以看到由西藏日喀则定日县气象局与县旅游局联合发布的天气信息,作为旅游行程调整的参考。但即便“山就在那里”,大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科学登山,循序渐进。毕竟,登顶不是最终目标,安全回家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