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合理补充叶酸多学科专家共识》发布:科学补充叶酸,这些要点需谨记
《中国临床合理补充叶酸多学科专家共识》发布:科学补充叶酸,这些要点需谨记
近日,《中国临床合理补充叶酸多学科专家共识》正式发布,为全民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权威指导。作为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素,叶酸在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缺陷、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如何合理补充叶酸,避免过量或不足,是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的健康知识。
叶酸的作用与重要性
叶酸,也称为维生素B9,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广泛存在于动物肝肾、鸡蛋、豆类、绿叶蔬菜等食物中。它在人体内发挥着多重重要作用:
预防恶性贫血:叶酸参与红细胞的合成,缺乏时会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叶酸是胎儿神经发育的重要物质,对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缺陷(如脊柱裂)至关重要。
提升免疫力:叶酸能促进淋巴细胞正常工作,帮助人体合成抗体,维持免疫系统功能。
预防心血管疾病:叶酸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缺乏时可能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各类人群的补充标准
普通成人
对于普通健康成人,只要保持平衡膳食,通常不需要额外补充叶酸。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普通成年人每天的叶酸需要量为400μg。
孕妇与备孕女性
孕妇对叶酸的需求量显著增加。整个孕期每天需要600μg的叶酸,比孕前增加200μg。专家建议,备孕女性应在孕前三个月开始补充叶酸,每天补充0.4-0.8毫克,持续到妊娠12周。这是因为胚胎神经管分化发生在受孕后2-4周,提前补充可以确保这一关键时期的需求。
特殊人群
对于有神经管缺陷生育史、糖尿病患者、服用抗惊厥药物等影响叶酸代谢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增加叶酸摄入量。同时,老年人、酗酒者等叶酸吸收能力下降的人群,也应注意适量补充。
科学补充,避免过量
虽然叶酸对健康益处多多,但补充时也要遵循“适量”原则。研究显示,每天叶酸摄入超过1000μg会增加安全风险。过量补充叶酸可能带来以下问题:
掩盖维生素B12缺乏:高剂量叶酸会干扰维生素B12缺乏的早期诊断,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害。
影响锌的吸收:孕期大剂量补充叶酸可能导致缺锌,增加胎儿畸形风险。
药物相互作用:叶酸会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
因此,补充叶酸时应遵循专业建议,不要盲目自行补充。特别是孕妇和备孕女性,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补充剂,并定期监测血液中的叶酸水平。
补充方式:食补vs.补充剂
对于一般人群,通过均衡饮食获取叶酸是最安全的方式。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肾、鸡蛋、豆类、绿叶蔬菜、水果及坚果类。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物中的叶酸会受到烹调的影响而有所损失,整体吸收率约为70%。
对于需求量大的人群(如孕妇),仅靠饮食往往难以满足全部需求,此时需要额外补充叶酸。补充剂中的叶酸是稳定性强、吸收好的氧化型单谷氨酸叶酸,可以被小肠100%吸收。因此,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叶酸补充剂,是确保充足摄入的重要途径。
结语
叶酸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素,但补充叶酸并非越多越好。《中国临床合理补充叶酸多学科专家共识》的发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补充指南。无论是通过饮食摄入还是服用补充剂,都应该遵循推荐剂量,定期监测,确保叶酸水平既不缺乏也不过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叶酸的健康效益,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