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必读:电信诈骗防范指南
留学生必读:电信诈骗防范指南
近日,香港大学发生的一起电信诈骗案件令人震惊:一名18岁的内地女生在短短一个月内被骗走920万港元!这起案件再次敲响了警钟:电信诈骗正在向留学生群体蔓延,而且手法越来越隐蔽。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频发,尤其是针对留学生的诈骗案件更是层出不穷。
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法
诈骗分子的手段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还是利用人们的贪念、恐惧心理或同情心。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诈骗手法:
刷单返利类诈骗:诈骗分子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为诱饵,诱骗受害者不断转账。此类诈骗发案量和造成的损失数均居首位。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虚假投资信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受害者在特定虚假网站或APP投资。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诈骗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等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等虚假广告,诱导受害者私下交易。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客服,谎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快递丢失需要理赔,诱骗受害者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
虚假贷款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网站、电话等渠道发布“低息贷款”“快速到账”等信息,诱骗受害者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
虚假征信类诈骗:诈骗分子冒充银行、金融机构客服人员,谎称受害者存在不良记录,需要注销相关服务或账号,诱骗受害者在网络贷款平台或互联网金融APP进行贷款,并转到其指定的账户。
如何通过手机号码归属地查询来防范诈骗
在接到陌生电话时,可以通过查询手机号码归属地来初步判断其真实性。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查询方法:
手机自带功能:许多智能手机在来电显示时会直接标注号码归属地,这是基于号码段的数据库信息。
在线查询网站: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直接输入手机号码进行查询,许多在线查询平台提供免费的号码归属地查询服务。
运营商客服:可以直接拨打运营商的客服电话进行查询,按照提示语音操作即可获得归属地信息。
手机归属地查询App:在应用商店中搜索并下载专门用于号码归属地查询的手机应用程序,这些App通常会提供更加详细的归属地信息。
使用手机内置查询功能:部分手机品牌或系统会内置号码归属地查询功能,可以在手机设置或电话簿中找到相关选项。开启此功能后,当接到来电时,手机会自动显示来电号码的归属地信息。
针对留学生的防骗建议
提高警惕:接到陌生电话或信息时,不要轻易相信,尤其是涉及金钱交易的更要谨慎。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姓名、地址、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政府部门或正规机构不会通过电话索要这些信息。
核实信息:如果接到自称是学校、银行或政府部门的电话,可以挂断后主动拨打官方电话进行核实。
及时报案:如遇可疑情况或不幸上当受骗,应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并通知家人和学校。
学习防骗知识:可以通过学校提供的防骗学习套件或相关资料,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法和防范措施。
电信诈骗虽然手段多样,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就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要求转账汇款的电话都要谨慎对待。让我们一起提高警惕,远离电信诈骗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