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冬至来了,饺子安排上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至来了,饺子安排上了吗?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719827
2.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12-20/doc-ineaavuv5932696.shtml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757644791537029
4.
http://www.ce.cn/xwzx/shgj/gdxw/202411/07/t20241107_39195306.shtml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RVDI8305566MOH.html
6.
https://www.sohu.com/a/839947342_118792
7.
https://m.nongli.cn/jieqi/42626.html
8.
http://zjamr.zj.gov.cn/art/2024/12/23/art_1229487170_59040756.html
9.
https://www.chinanews.com.cn/m/cul/2024/11-07/10314809.shtml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北京时间12月21日17时21分,我们迎来冬至节气。在北方,冬至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数九”时节即将开始,也意味着离春天又近了一步。而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冬至都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吃饺子了。

01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据传,这一传统源于“医圣”张仲景。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有一年冬天,张仲景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于是,他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支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支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02

现代人如何过冬至

随着时代的发展,冬至吃饺子的方式也在悄然变化。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聚餐,而是有了更多元的选择。比如,外卖平台的数据显示,“饺子”相关的搜索量在冬至前夕周环比增长近300%。年轻人通过外卖点一份热腾腾的饺子,既方便快捷,又不失节日氛围。这种创新方式让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除了外卖,年轻人还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包饺子的过程,或者举办小型聚会,邀请朋友一起包饺子。这种新的社交方式,既保留了传统习俗的核心,又增添了现代生活的乐趣。正如《年轻人时令消费趋势》报告所指出的,年轻人在时令变换的特定时刻创造出的“仪式感”,是他们自我情绪表达的方式。传统节气中的中华智慧与年轻人的创意表达结合,通过社交媒体的分享,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生活态度。

03

南北方的冬至饮食差异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冬至饮食习俗也有所不同。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华北等地,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最为普遍。而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冬至则有吃汤圆、年糕等习俗。例如,在江苏苏州,人们在冬至日要吃面,有俗语说:“夏至馄饨冬至面,平平安安直到年。”这种差异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无论南北方,冬至都是一个象征团圆和温暖的节日。无论是饺子、汤圆还是年糕,这些食物都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和睦、生活美满的向往。正如谚语所说:“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通过食物传递着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04

结语

冬至吃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从东汉时期张仲景的“娇耳”到今天遍布大街小巷的饺子馆,从家庭聚餐到外卖点餐,这一传统习俗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活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份对家的眷恋和对温暖的向往,永远都不会改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