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榆林马铃薯和米脂小米的致富经
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榆林马铃薯和米脂小米的致富经
在陕西省榆林市,两颗看似普通的种子——马铃薯和小米,正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演绎着从“土特产”到“金名片”的华丽转身。
产业规模:从“土疙瘩”到“金蛋蛋”
在榆阳区,一个总投资9.98亿元的马铃薯深加工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个年深加工20万吨马铃薯的项目,不仅配备了全球最先进的法式薯条与异形薯制品生产线,还与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快餐巨头达成合作意向,产品远销东南亚、日韩及欧美市场。
而在米脂县,15万亩的谷子种植基地每年产出3.6万吨优质小米,实现产值7.5亿元。这个被誉为“中国小米之乡”的地方,不仅让“米脂小米”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更将其打造成了榆林市最有影响力的小米杂粮区域公用品牌。
科技创新:插上科技翅膀
科技创新是这两个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马铃薯产业方面,榆林市引进了荷兰等国的先进设备,实现了智能化生产。全自动中央集成操作系统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将原料利用率提高了20%,能耗降低了10%。
米脂小米则走上了“太空之旅”。通过与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米脂县启动了小米航天育种项目。历经五年育种,已建成3000亩谷子航天育种良种繁育基地,开展优系扩繁。
品牌建设:从“好米”到“名米”
品牌建设是提升产业附加值的关键。榆阳区通过与国际品牌合作,打开了马铃薯产品的高端市场。而米脂县则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等方式,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产业链发展:延伸价值链
两个产业都构建起了完整的产业链条。马铃薯产业从种植到深加工,再到市场销售,形成了闭环。米脂小米则通过三产融合模式,不仅开发出小米月饼、小米列巴等深加工产品,还探索出了米渣米糠的综合利用途径。
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增收
产业发展最终要落到农民增收上。马铃薯深加工项目解决了上万户种植户的销售问题,提供了200余个就业岗位。米脂小米则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小米,带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从“土特产”到“金名片”,榆林马铃薯和米脂小米的蝶变之路,正是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与产业链发展的完美融合。这两个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