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童年阴影下的洁癖症:从形成到治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童年阴影下的洁癖症:从形成到治疗

引用
39健康网
9
来源
1.
https://m.39.net/xl/a_c2t5x7q.html
2.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399942/
3.
http://edu.eastday.com/node2/jypd/n5/20241107/u1ai63231.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07A01JON00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BA%E8%BF%AB%E7%97%87
6.
https://www.boyamedia.com/category/detail/19142/
7.
https://m.baicaolu.net/question/0loRjkL9.html
8.
https://psy.fh21.com.cn/view/7724198.html
9.
https://www.finddoc.com/health/guides/%E5%BC%B7%E8%BF%AB%E7%97%87/
01

从“干净”到“洁癖”:一个家庭的故事

“你家太干净了,玩得不舒服。”当朋友说出这句话时,徐亭才意识到自己家和别人不一样。在她的记忆里,无论哪个季节,地板、家具都是湿漉漉的,很少有干爽的时刻。父亲每天早上6点就会起来擦地,一直到不得不出门上班。这种对清洁的过度追求,不仅影响了徐亭的童年生活,也让她逐渐产生了洁癖倾向。

这个案例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对清洁的态度和行为,可能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洁癖症,这种以过度清洁和秩序为特征的心理障碍,往往与童年经历密切相关。

02

童年经历:洁癖形成的温床

研究表明,童年时期的经历,尤其是家庭环境中父母对清洁的态度和行为,对洁癖症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过度清洁或消毒的家庭环境,儿童更容易发展出洁癖行为。

以徐亭的故事为例,父亲的洁癖行为深深影响了她。每天早上6点,父亲就会起来擦地,一直到不得不出门上班。徐亭早上起床后,总能看到父亲正跪在地板上仔细擦着地板、家具。她小心翼翼越过父亲用抹布堆起来的小灰堆,“要是踩到了,我爸就会生气、嚷嚷”。在她的记忆里,无论哪个季节,地板、家具都是湿漉漉的,很少有干爽的时刻。

另一位受访者刘炎炎的经历则显示,童年时的一次意外也可能成为洁癖的诱因。1997年出生的她在2021年的某一天,“毫无征兆”地开始极其爱干净。起因是她带着刚出生几个月的女儿回娘家住了一段时间,回家后在衣柜里发现了一些老鼠屎。接下来的四五天,她洗掉了衣柜里几乎所有的衣服。她被一种兴奋感包裹,“带完孩子就洗衣服,一洗两三个小时,使不完的劲儿”。那时候家人们也讶异于她突如其来的勤劳,不过也并未过多留意。

03

洁癖症:生活的隐形枷锁

洁癖症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给家庭带来大大小小的矛盾和影响。许多洁癖患者还有一定的控制欲,会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要求,延伸到家庭成员身上,让他们也倍感困扰。

在徐亭家中,吃西瓜成了一件麻烦事。西瓜在案板上被切开,家里的成员需要按固定顺序进入厨房,先是两个孩子,接着是她的父母,最后是她和丈夫。家庭成员们站在厨房水池前,身体前倾,弯下腰,脸、西瓜和手必须停留在水池的正上方,确保咀嚼时汁水或者口水不会滴落在地上。吃罢的人从厨房里走出来,后面的人就会自然补上。这是徐亭66岁的父亲定下的,4年来,全家人对于其中的流程已经相当熟络。除了西瓜,想吃橙子、芒果、薯片、瓜子、花生一类会掉渣或者淌汁的零食,都需要这样做。但由于流程过于繁琐,一家人现在几乎取消了室内吃零食的活动。

来自浙江台州的张怡然也有类似的经历。她长期因母亲对整洁的过度追求而困扰不已。小学时,母女俩住在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栋三层小楼里。母亲将一二楼出租给外来务工者,自己和女儿住在三楼。母女俩走到二楼转向三楼的第一个台阶,就要换一次鞋子,“我妈觉得别人踩过的楼梯不干净”。等到了三楼家门口时,她们又需要换上客厅专用的鞋子。家里每个房间门口,都会摆上两双拖鞋,即便只是客厅到卧室五六步的距离。每隔上一段时间,母亲还会换一批新的拖鞋。

幼年的张怡然对这一切繁琐的流程早已习惯。甚至在别人家,她也会暗暗比较。面对朋友“去你家里玩需要不停换鞋”的抱怨,她反而有些窃喜。

04

走出洁癖:治疗与家庭支持

洁癖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专业治疗、家庭支持和自我调整相结合。

专业治疗手段

  1.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错误观念及应对策略来减轻洁癖症状。常用技术包括认知重构和行为实验。此方法适合于那些愿意主动参与且对改变有积极意愿的患者。

  2. 药物治疗: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舍曲林以及帕罗西汀,这些药物可以帮助调整神经递质功能,缓解强迫症状。治疗过程中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药效和副作用的平衡。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1. 理解与接纳:家人需要理解洁癖症是一种心理障碍,而不是患者的“任性”。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耐心和支持,避免指责和嘲笑。

  2. 分散注意力: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如运动、艺术创作等,帮助他们转移对清洁的过度关注。

  3. 建立安全感:通过稳定的家庭环境和温暖的亲情关系,帮助患者建立安全感,减少焦虑和恐惧。

自我调整方法

  1. 接受不完美: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认识到过度清洁并不一定能带来真正的安全和舒适。

  2. 放松技巧:学习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帮助自己在面对“不干净”的情况时保持冷静。

  3. 逐步挑战:在安全的环境中,逐步接触自己害怕的“脏物”,通过实践打破内心的恐惧。

洁癖症的形成往往源于童年时期的阴影,但通过专业的治疗和家庭的支持,患者完全有可能走出洁癖的困扰,重获生活的自由。如果你或你的身边有人正在经历这类困扰,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是迈向康复的重要一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