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连城培田村的历史文化探秘
人民日报点赞:连城培田村的历史文化探秘
近日,《人民日报》整版关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培田村,这座被誉为“民间故宫”的客家古村落再次走进公众视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培田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闽西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历史渊源与建筑特色
培田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西部,始建于南宋时期,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村中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形成了独特的“九厅十八井”建筑风格。这种建筑布局不仅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更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
走进培田村,映入眼帘的是千米古街两侧排列整齐的高堂华屋。据统计,村内现存30余幢“九厅十八井”形式的大宅,21座宗祠,6处书院,5座庵庙,以及2座圣赐跨街牌坊。这些建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保存完好,被誉为“客家庄园”。
耕读文化与客家传承
培田村不仅是建筑的集中展示地,更是客家文化的活态博物馆。在这里,耕读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传承。
村中的敦朴堂是耕读世家的代表,堂内明墙上题书“勿忘三命”,体现了家族对后代的谆谆教诲。而容膝居则是培田村特有的女子学校,这里不仅传授文化知识,还注重礼仪、烹饪等生活技能的培养,展现了客家文化中对女性教育的重视。
培田村还保留了丰富的客家民俗文化。每年的春耕节,村民们都会举行祭祀神农、插秧等传统仪式,吸引大量游客参与体验。这些活动不仅传承了农耕文化,也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近年来,培田村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2024年4月,连城县宣和镇第十三届培田客家春耕节精彩上演。活动以春耕和乡村研学为主题,让游客亲身体验农耕乐趣,感受“春种秋收”的自然规律。通过发展研学旅游、建设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培田村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仅2024年,就有156万群众慕名而来,500万人通过直播“围观”培田村的文化活动,旅游总收入达到16.7亿元。这些数据背后,是培田村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取得的显著成效。
活态传承的文化地标
培田村的成功经验,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文旅融合,培田村不仅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更让其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如今的培田村,已经成为一座活态的文化博物馆。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展现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如龙岩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所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培田村以文化会客厅为抓手,找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力点,为推动乡村振兴铸魂凝神。”
培田村的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只有让文化“活”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培田村,正是这方面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