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索尔克研究所和东北师大在早衰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重大突破!索尔克研究所和东北师大在早衰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国际医学界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美国索尔克研究所和中国东北师范大学分别在早衰症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这一罕见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早衰症: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早衰症(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HGPS)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会出现加速衰老的症状,平均寿命只有13岁左右。全球已知的早衰症患者仅有约100例。
这种疾病不仅导致患者外观快速衰老,还会引发心脏病、白内障、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癌症等老年疾病。目前,早衰症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
索尔克研究所:发现LINE-1 RNA是关键
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和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的研究人员在早衰症患者中发现,有一种特定的RNA会在细胞中积累,而他们开发的一种方法通过防止这种RNA积累,可以逆转细胞中的早衰迹象,并帮助因为基因突变而早衰的小鼠延长寿命。
研究团队发现,在早衰症患者的细胞中,LINE-1 RNA的含量是健康个体的4-7倍。LINE-1 RNA是一种逆转座子,能够在整个人类基因组中“跳跃”。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在癌症、心血管问题等疾病中,这类LINE-1元件会发生变化,复制增多。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分子,可以与LINE-1 RNA特异性结合,从而防止其积累。在早衰症患者细胞和模拟早衰症的小鼠身上,这种治疗都带来了显著效果:与细胞增殖和DNA结构相关的基因表达增加,而与衰老、炎症反应、DNA损伤相关的基因表达减少。
这一发现不仅为早衰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还可能应用于其他与LINE-1相关的衰老相关疾病,包括神经精神病、视力问题、代谢紊乱和癌症。
东北师大:开发UPCP治疗新策略
与此同时,中国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陆军教授、张瑜教授课题组在细胞衰老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研究团队揭示了progerin/PTBP1/BUBR1轴介导儿童早衰症(HGPS)细胞衰老的全新机制。
研究发现,特异性progerin-C末端肽(UPCP)能够通过解除早老蛋白progerin与有丝分裂纺锤体组装检验点组分BUBR1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纠正BUBR1的错误定位,延缓早衰鼠的衰老进程。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核心子刊之一的Nature Aging上,并被Nature期刊遴选为研究亮点。该研究不仅为HGP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还解释了儿童早衰症中令人困惑的有丝分裂表型,为理解HGPS衰老过程中的异常有丝分裂表型提供了重要理论价值。
展望未来: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这两项突破性研究为早衰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索尔克研究所的发现揭示了LINE-1 RNA在早衰症中的关键作用,而东北师范大学开发的UPCP则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这些进展不仅对早衰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理解正常人体衰老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然而,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验证这些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索其在人体中的应用。尽管如此,这些突破无疑为早衰症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衰老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