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创!渐冻症患者蔡磊重获“新声”
全球首创!渐冻症患者蔡磊重获“新声”
11月13日,京东前副总裁蔡磊成为全球首个可穿戴智能人工喉的试用者,这一突破性进展为渐冻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创新科技:一枚硬币大小的石墨烯片
这款由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团队研发的可穿戴智能人工喉,体积仅有一枚硬币大小,却蕴含着改变渐冻症患者生活的潜力。设备的核心是一片石墨烯材料,能够精准采集佩戴者喉部的发声信号,并通过算法将其转换为清晰的语音输出。更令人惊喜的是,该设备还能模拟佩戴者患病前的音色,还原准确率超过90%。
这一创新成果已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机器智能》上,其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器件柔性可贴附:轻薄柔软的设计让设备能够紧密贴合皮肤
- 声音收发系统集成:实现了从信号采集到语音输出的完整闭环
- 动作监测系统:能够识别佩戴者的喉部动作,提高识别精度
- 轻型可穿戴设计:配备纽扣大小的电池,使用便捷
从“等死”到“战斗”:一个渐冻症患者的自救之路
对于蔡磊而言,这一突破有着特殊的意义。2019年9月,时任京东财务副总裁的蔡磊被确诊为渐冻症,这种被称为“世界五大绝症之首”的疾病,平均生存期仅为3-5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蔡磊没有选择等待,而是决定“战斗到底”。
他投入全部身家约十亿元,创立“相信”公司专注于渐冻症研究,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渐冻症患者科研数据库,推动超过100条制药管线的临床试验。同时,他还四处奔走呼吁,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唤起社会对渐冻症的关注和支持。
当蔡磊第一次通过可穿戴人工喉听到自己久违的声音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哇塞,正常了!”这一刻,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人类不屈精神的体现。
未来可期:渐冻症研究的新进展
可穿戴智能人工喉只是蔡磊抗争之路的一个里程碑。在药物研发方面,他与中美瑞康合作的RAG-21疗法已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这是针对FUS基因型渐冻症的siRNA疗法,能够有效降低异常蛋白水平,靶向治疗运动神经元退化。
此外,双方合作的RAG-17药物也已在中国获批临床,成为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在中美均获批临床的渐冻症RNAi疗法。在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天坛医院开展的IIT研究中,首批SOD1患者用药后反馈良好,病情基本稳定。
蔡磊的故事展现了科技与人性的完美结合。可穿戴智能人工喉的突破,不仅为渐冻症患者带来了交流的新希望,更彰显了人类在面对绝症时的勇气与智慧。正如蔡磊所说:“生命在倒计时,与其等死,不如战斗!”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去为这个世界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