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担大田托管模式:智慧农业助力农业现代化
山东农担大田托管模式:智慧农业助力农业现代化
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农担”)创新推出的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这一模式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政策性工具+金融科技+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不仅解决了农业融资难题,还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规模化发展。
创新服务模式,破解农业融资难题
山东农担的大田托管模式以智慧服务平台为核心,通过卫星遥感、区块链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产业和资金的“双闭环”管理。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农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风险控制难等问题,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更加精准、便捷的金融服务。
具体来说,山东农担通过智慧服务平台,自动采集和分析农业生产数据,生成可信的数据报告,为金融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平台还实现了资金流向的全程监控,确保担保贷款专款专用,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顾虑。
智慧农业赋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在大田托管模式下,智慧农业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智能灌溉系统则实现了精准灌溉,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提高了灌溉效率;无人机植保作业则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了农业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发展。
实际成效显著,助力乡村振兴
自实施以来,山东农担的大田托管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该模式累计支持2356个村集体等经营主体担保贷款26.6亿元,实现了种植业成本下降12%、粮食增收10%。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山东省肥城市为例,当地153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大田托管模式,小麦播种面积近28万亩,产量占到全市小麦产量的60%以上。汶上县9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小麦、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种植,生产了全县80%的小麦、70%的玉米和接近100%的大豆。
未来展望:打造农业现代化新引擎
山东农担的大田托管模式,不仅是一个金融创新项目,更是一个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通过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这一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规模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山东农担将继续优化金融服务模式,强化科技赋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这一模式的成功经验,也将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