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各朝代中央机构明细图解,以后看古代剧就不迷茫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各朝代中央机构明细图解,以后看古代剧就不迷茫了!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5642769_121161791

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到清朝的内阁制度,各朝代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将为您详细梳理各朝代的中央机构设置,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

秦朝官制

秦朝官制的最大特征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它的最高权力者为皇帝,下设三个最高官职,即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被后世历朝沿袭,监察制度与九卿制度甚至延续到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

  • 公级:丞相(相邦,中丞相,左丞相,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掌管下属各郡。
  • 卿级:九卿(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中尉。

西汉官制

西汉承秦制,除了丞相制度外,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军事、政务和监察,与丞相统称为“三公”。“三公”之下设有掌管国家军政和宫廷事务的“九卿”。

东汉官制

东汉基本沿袭西汉官制。中央政府组成沿用西汉官制,以三公领九卿为基本架构。但是实际政治权力已经完全转移到尚书台。东汉皇帝即位,往往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总领政务。御史台体制贬损,成为少府属官。侍中从西汉的加官转为正式职务,设侍中寺作为侍中的正式官署,隶属少府。

隋朝官制

隋朝设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官高,但多缺位,“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炀帝时以尚书、门下、内史、秘书、殿内为五省;以御史、谒者、司隶为三台;以国子、将作、部水、少府、长秋为五监。另置九寺,即秦汉之九卿: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等寺。各寺设有卿、少卿、丞、主薄等官。

唐朝官制

唐朝官制为唐中央政府下主要分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负责审议中书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尚书省为行政官署,其下尚分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置尚书(正三品)及侍郎(正四品上),此为三省六部制。

宋朝官制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在职官制度上,中央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治)抑武(官)。宋朝官制,以元丰改制为界限,改制前、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元朝官制

元朝官制分为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中央政权下设三公、中书省、六部、枢密院、御史台、大宗正府、宣政院、太禧宗禋院和储政院;地方政权下设行中书省(职同中央中书省)、宣慰使司(职同中央宣政院)、诸路万户府、诸路总管府、散府、诸州、诸县和诸军。

明朝官制

明朝官制分两部分,选官制度和任官制度。明朝官制分为中枢、地方、军事官制三部分。为了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亦罢宰相职,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首创的内阁则成为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地方官制,明朝共设省、府、县三级行政机构。军事官制,明朝设锦衣卫,武官第一次掌有监察百官万民之权。

清朝官制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管部的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等)称堂官,部下属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以下的七品小京官称为司官。在六部之外设置与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

从秦朝大一统开始,就在不断的加强中央集权。历史上,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都是走在互相制衡,不断磨合的进程中。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亦吸取经验,对中央集权的手段一直加以修正并尝试创新,从而取得更加完善与稳定的政局。汉承秦制,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政治格局。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为历朝历代的君王提供了丰富的治国理念与建议。至明朝时期,明朝官制在汉、唐旧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其官制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朝,甚至是今天。清承明制,可以说明朝官制在中国延续了近五百年,支撑、维护了中国明朝和清朝的统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各朝代中央机构明细图解,以后看古代剧就不迷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