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包拯真实面貌:原来是个白面书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包拯真实面貌:原来是个白面书生!

引用
新浪网
9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5-20/doc-inavvutv1415725.shtml
2.
https://www.sohu.com/a/821394373_121107000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IO3EOH05566C0D.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09A03L5X00
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097985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8C%96%E5%A4%A7%E9%9D%A9%E5%91%BD%E6%97%B6%E6%9C%9F%E6%96%87%E7%89%A9%E5%8F%A4%E8%BF%B9%E6%8D%9F%E6%AF%81%E5%88%97%E8%A1%A8
7.
https://www.ah.chinanews.com.cn/news/2024/1029/331046.shtml
8.
https://hkaaca.com/%E4%B8%AD%E8%8F%AF%E6%96%87%E5%8C%96%E6%AD%B7%E5%8F%B2%E4%BA%BA%E7%89%A9%E5%8F%8A%E5%90%8D%E8%91%97%E4%BA%BA%E7%89%A9%E7%B9%AA%E7%95%AB%E4%B8%BB%E9%A1%8C/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08/10/15473865_1128243362.shtml

你知道吗?历史上真正的包拯其实不是那个黑脸铁汉,而是一个白面书生哦!据史料记载,包拯并没有额头上的月牙,也不是一脸严肃的黑脸形象。相反,他皮肤白皙,看起来像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这个颠覆认知的事实,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位千古名臣。快来一起看看,还有哪些关于包拯的趣闻轶事吧!

01

包拯的真实面貌:白面书生而非黑脸铁汉

在合肥包公园里保存着一幅包拯的生前画像,画中的包拯白面长须,慈眉善目。更有力的证据来自包拯的门生兼儿女亲家张田的记载,他用六个字精准概括了包拯的外貌:“面白皙,有丰仪”。这六个字出自宋朝人之手,绝对可靠。

02

包拯是如何“变黑”的?

既然历史上的包拯是个白面书生,那他又是怎么变成我们熟悉的黑脸形象的呢?这个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宋代:包拯去世后不久,人们就开始传颂他的事迹,但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如《合同文字记》《醉翁谈录》等,并没有提到他的长相。

  • 元代:杂剧中开始强调包拯的智慧和正直,但并没有具体描述他的外貌。

  • 明代:包拯的形象开始发生显著变化。《三侠五义》中描述他出生时就是“黑漆漆、亮油油”的,评书《包公案》甚至说他是从一个肉球里跳出来的。这个时期,包拯的形象以“丑”为主。

  • 清代:包拯的脸彻底变黑,额头上还出现了月牙。戏剧脸谱中,黑色表示忠正耿直,而月牙则象征着他“夜审阴”的能力。

03

为什么要把包拯画成黑脸?

这种形象的转变,其实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有趣现象:

  1. 民间传说的加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奇人必有奇相。刘备手臂出奇长,秦琼脸黄如蜡,刘墉成了罗锅。包拯被刻画得丑陋和黝黑,是为了突出他的与众不同。

  2. 戏剧表演的需要:在戏剧舞台上,需要用脸谱来表现人物性格。黑色脸谱通常用来表示人物的忠正耿直,比如张飞也是黑脸。

  3. 文化寓意:黑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与公正、严肃联系在一起。包拯作为公正的化身,黑脸正好符合这种象征。

04

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为何总与真实有出入?

其实,不仅是包拯,很多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都与真实面貌有出入。这背后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有趣现象:

  1. 相术的影响:古代肖像画往往受到相术理论的影响。比如帝王画像中常见的“天庭饱满”“龙眉凤目”等特征,都是相术中认为的贵人之相。

  2. 艺术加工:文学和戏剧作品为了增强表现力,往往会夸大人物特征。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历史上可能并没有那么威猛。

  3. 文化象征:很多历史人物的形象被赋予了文化象征意义。比如关公的红脸象征忠诚,而包拯的黑脸则象征公正。

这种艺术形象与真实面貌的差异,其实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写意”而非“写实”的特点。它更注重人物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象征,而不是外在的相貌特征。所以,当我们看到那些与历史记载不符的艺术形象时,不妨把它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欣赏,而不是简单的“画得不像”。

包拯的真实面貌虽然与我们熟悉的黑脸形象大不同,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作为公正廉明的象征地位。无论是白面书生还是黑脸铁汉,包拯的清廉正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