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课”火遍高校:科学减肥成校园新风潮
“减肥课”火遍高校:科学减肥成校园新风潮
近期,北京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开设“减肥课”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些课程不仅帮助学生科学减重,还培养了他们的健康生活习惯。
科学减肥,高校开课
在北京大学,一门名为《体能提升:运动与膳食》的体育必修课成为“网红”。这门课程通过运动营养学知识讲授、体育场地训练、食堂用餐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科学减重。课程开设两年来,已帮助三分之一的学生成功减重5%以上,有的学生一个学期就减掉了30斤。
北京科技大学则推出了“夏日燃脂健康塑形训练营”,课程同样受到学生热捧。据体能教练宋智全介绍,开课消息一经发布,“立马收到上千人报名”。学生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跨栏、抗阻运动等训练方式,结合科学饮食,取得了显著的减重效果。
课程背后:大学生肥胖率上升
这些课程的开设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当前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健康问题。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大学生肥胖率为5.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农业大学的数据更为惊人:2023年本科生中肥胖学生比例为7.1%,其中男生肥胖率高达11.1%。
面对这一趋势,高校纷纷采取行动。除了北大和北科大,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也相继开设了减肥相关课程。这些课程普遍受到大学生欢迎,有的课程甚至出现“一课难求”的情况。
科学指导,避免误区
在高校开设减肥课的背后,是对科学减肥理念的倡导。许多大学生虽然有减肥意愿,但往往缺乏科学指导,容易陷入误区。比如,有的学生尝试服用“网红”减肥药,有的学生通过催吐来控制体重,还有的学生选择极端节食。
高校开设的减肥课程,正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减重观念。课程内容涵盖运动、饮食、睡眠等多个方面,强调通过科学方法实现健康减重。比如,在饮食方面,教师会讲解如何计算自身能量需求、如何选择合适的食材;在运动方面,课程会教授正确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运动伤害。
从校园到社会:科学减肥理念的推广
高校开设减肥课的意义,远不止于帮助学生减重。更重要的是,这些课程在推广科学减肥理念、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科学减重已成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一环。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直接或间接同应对肥胖相关的行动就多达七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通过开设减肥课程,不仅帮助学生改善了体质,也为推动全社会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科学减肥理念在校园内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重视健康生活方式。他们不仅自己受益,还将这些知识传播给身边的人,形成良性循环。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高校加入开设减肥课程的行列,科学减肥的理念也将从校园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