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狼狈为奸:一个成语背后的动物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狼狈为奸:一个成语背后的动物故事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5685080203971898

成语“狼狈为奸”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为什么狼和狈会成为成语中常用的搭配?本文将从历史典籍出发,为您揭示这个成语的来龙去脉。

“狼狈”一词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形容进退困难。《博物典汇》记载:“狼前二足长,后二足短;狈前二足短,后二足长。狼无狈不立,狈无狼不行。”春秋时期孔子编纂的《诗经·豳风·狼跋》中提到:“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北宋丁度等编订的《集韵》解释道:“狈,兽名,狼属也;生子,或欠一足,二足者相附而行,离则颠,故猝遽谓之狼狈。”

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蜀志·马超传》记载了公元211年曹操在潼关击败马超的故事。当时马超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进军潼关,曹军正在蒲阪准备西渡。马超主张驱军渭北,韩遂主张待渡一半而击之。这个消息被曹操得知后,采用贾诩的离间计,阻止了马超军驱渭北的计划,使之按韩遂计划行事,结果马超大败。曹军追至安定。马超占据凉州时,曹军杨阜、姜叙用计以卤城诱使马超出击,马超出击时,曹军梁宽、赵衢闭门紧守,使马超进退不能,只得投奔张鲁。后来刘备进军成都时,马超归附了刘备。晋代李密在《陈情表》中描述任官和尽孝的矛盾时说:“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二是形容相互勾结干坏事。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卷十六·广动植》中写道:“狈前足绝短,每行常驾于腿上,狈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传说狼狈常一同出走合作偷袭牲畜,狼用长的前脚,狈用长的后脚,互相配合,狼还能骑在狈的背上攀进羊圈,叼走羊羔。

后世常用“狼狈不堪”形容进退困难,用“狼狈为奸”形容相互勾结干坏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