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党必看!这份补救指南拯救你的身体
熬夜党必看!这份补救指南拯救你的身体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熬夜似乎已经成了许多人的常态。无论是工作压力、学习任务,还是简单的娱乐消遣,都让我们一次次地推迟了入睡的时间。然而,熬夜对我们的身体究竟会造成哪些危害?又有哪些科学的补救方法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熬夜对身体的危害
熬夜对身体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从心脏到肾脏,从肝脏到大脑,这些身体的核心器官都在悄悄承受着熬夜带来的负担。
心脏:夜晚的休息与白天的负担
夜晚本是心脏放松的宝贵时刻,这时它的神经系统应从白天的忙碌交感神经状态,平稳过渡到由夜间的迷走神经支配。这一转变让心脏得以休息,心率自然放缓。但在熬夜的状态下,交感神经持续处于兴奋状态,这不仅让我们的心脏难以得到应有的休息,还可能导致血压的持续升高。这种影响并非小事,研究显示,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发展成高血压的可能性增加了20%~32%,其中女性的影响尤为显著。
熬夜带来的不仅仅是血压问题,睡眠时间的减少还与冠心病的风险增加息息相关。当睡眠不足成为常态,我们的心脏就要面对高达48%的冠心病风险增加。心脏,这个身体的能量源泉和血液循环的核心,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影响到全身的器官健康,甚至成为突发性猝死的原因。有研究发现,睡眠困难的人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增加了45%左右。
肾脏:昼夜节律的微妙平衡
肾脏同样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晚睡的伤害。有研究发现,肾脏也有昼夜节律,随着夜幕的降临,肾脏的工作模式也会发生变化,如晚上排尿的减少和尿液酸碱度的变化,白天的尿液呈碱性,而夜间则偏酸性。
然而,在熬夜的习惯下,这个精密的系统会受到干扰。当我们推迟睡眠,忽视身体的自然节律时,肾脏的昼夜节律也随之被打破。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时间调整问题,而是一种对肾功能的潜在损害。研究发现,睡眠时间缩短与肾功能下降紧密相连,平均每减少一小时的睡眠时间,肾小球滤过率就降低1.1ml/min/1.73m^2。这一变化虽微,但对肾脏健康的影响却是长远和深刻的。
这个伤害具体点说,与每晚睡足7~8小时的人相比,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报告慢性肾病的几率增加了两倍以上。这一数据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我们的夜晚习惯,可能正悄悄地侵蚀着我们的肾脏健康。
肝脏:代谢工厂与睡眠的关系
夜晚,当世界进入梦乡,肝脏却在默默开展它的夜班工作。这个不眠的化学工厂,在夜间处理着各种代谢物质,维持着我们体内的平衡。但是,熬夜的习惯却对这个精密的生物过程造成了干扰。睡眠不足不仅仅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还对我们的肝脏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睡眠不足会通过增加食欲诱导激素—生长素释放肽的水平,同时降低控制饱腹感的瘦素水平,从而诱发我们的食欲,通常导致体重增加;同时睡眠不足还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受损。这些都是危害肝脏健康的危险因素。具体来说就是,睡眠时间减少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增加了15%。
大脑:夜间休息对思维清晰的重要性
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大脑无疑是最为勤奋的工作者。它处理着日常的思考、情感和记忆,甚至在我们沉睡时,也在进行着梦境的编织和记忆的整理。然而,当夜深人静,我们还沉浸在熬夜的状态时,我们的大脑却被剥夺了它本应享有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熬夜对大脑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第二天,我们往往感到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但这只是冰山一角。长期的睡眠不足对大脑的损伤是深远且隐蔽的。记忆力、注意力和警惕性都会因长期熬夜而受损。
更为深刻的是,与每晚睡眠充足6~8小时的人相比,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大脑体积更小,比如右侧伏核体积减小2.0%至右前极体积减小0.5%。
熬夜后的补救措施
虽然熬夜对身体有诸多危害,但现实生活中,熬夜似乎不可避免。那么,熬夜后应该如何补救呢?
中医调理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熬夜会损伤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首先,最易伤肝胆。肝脏在晚上11时到次日凌晨3时起到藏血、解毒作用,这个时间段熬夜会耗伤肝血,久之损伤肝气,疏泄失调。长期熬夜,肝脏血养不足,致使受损的肝脏不仅难以修复反而加剧恶化,肝脏解毒功能也因此受损。发展下去,就会出现皮肤粗糙,容易出现疲劳、倦怠,常感口苦咽干、火气大等症状。
对于气血不足者,可使用一些具有益气养血功效的中药,如黄芪、党参、当归等,以补充气血,改善气血亏虚带来的疲劳、头晕等症状。对于肝肾阴虚者,可采用熟地、山药、枸杞等滋补肝肾的中药,缓解熬夜引起的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表现。对于心脾两虚者,运用归脾汤等方剂,包含白术、茯神、黄芪等中药,起到养心健脾、改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的作用。
此外,一些具有宁心安神作用的中药,如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等,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让身体在夜间得到更好的休息和恢复。同时,配合一些具有清肝泻火作用的中药,如龙胆草、黄芩等,对熬夜后出现的烦躁、易怒等情绪,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当然,最好是从日常作息规律上来调整,如早起。中医认为,晚睡+晚起=双杀阳气。太晚起床会抑制阳气,人会感觉昏沉。哪怕熬夜后,可要趁着胃经还是当令之时(早上7时至9时),吃上一顿正经的早餐,然后再去睡觉也不迟。
睡午觉。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这个时候补觉,既养心又养阳,有利于人体养阴、养阳。
常梳头。熬夜后如果第二天出现头昏脑涨等现象,可以用木梳多梳梳头,或用手指按摩头皮,通过按摩头部,能刺激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血,改善不舒服的感觉。
饮食调理。多吃些补益气血的食物,如太子参、桑葚子、枸杞等;脾胃不好的人,需要先调脾胃,吃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小米、薏米等;多吃些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可缓解视觉疲劳。
穴位护肝。肝主疏泄,主藏血,可找准护肝二穴进行适当按摩,一是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二是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西医建议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熬夜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精神萎靡。这是因为身体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使交感神经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低下,头晕脑胀,头痛、情绪不稳定等现象。其次,熬夜会加速皮肤的老化,使肌肤粗糙、缺乏弹性、脸色偏黄、长斑、长痘等问题。对于那些通宵打游戏、追剧、玩手机的市民,会出现眼袋、黑眼圈、或眼睛布满血丝。这是因为持续过度用眼,造成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不良。长期熬夜会让眼睛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导致眼睛干涩、视力下降,严重的还会诱发视网膜脱落甚至失明。“熬夜会猝死”并非是句玩笑话,如果短期睡眠被剥夺,就会让交感神经过度的兴奋紧张导致血压升高,出现压力激素分泌增加,肝脏的修复受影响,糖耐量异常,心跳不规律等情况,从而增加猝死风险。
熬夜后大家普遍的想法就是,第二天补补觉又能元气满满。但从中医的角度认为,早上随着太阳的升起,人体的阳气也开始升发。如果此时不起床,会遏制阳气,使人一整天都昏昏沉沉,越睡越困。蒋幼聪表示,即便在熬夜之后也尽量保证早上9点之前起床,这时候是胃经活跃的时期,可以吃一顿营养丰盛且清淡的早餐,少吃甜食和油腻的食物,多吃谷物和蛋白质,因为糖分和油脂会让人感到疲惫。可以选择柑橘、苹果等水果给身体补充维生素,有利于身体机能恢复。多喝温开水,不喝或者少喝茶水或咖啡,这类饮品容易引起神经兴奋,影响到夜晚的睡眠。
睡眠不足可以利用午休时间补觉,最好是午饭后半个小时再睡。午觉时间不宜过长,一小时以内即可,这样有利于生物钟调节。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放松全身,从而促进睡眠。需要注意的是,泡脚水不宜太烫,控制在四十度到四十五度之间,每天坚持泡脚十分钟,对进入深度睡眠有帮助。如果熬夜之后出现头晕脑胀的症状,可用双手指腹对头部的太阳穴、印堂穴、百会穴、风池穴进行按摩,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缓解、消除熬夜后的疲劳和倦怠,维持清醒的状态。
特别提醒:心脏不适需警惕
熬夜后如果出现心脏不舒服,首先要暂停工作,卧床休息补充睡眠,也可以吃一些含维生素C比较丰富的水果,有助于缓解疲劳。如果患者经过休息饮食的调整之后,心脏不舒服仍然不能缓解,应该注意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的可能。如果是心绞痛发作,可给予阿司匹林片,倍他乐克、达韦、温绛平,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治疗,缓解心绞痛症状。
预防胜于补救
虽然有各种补救措施,但最根本的还是预防。专家建议,成年人每晚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如果不得不熬夜,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 熬夜前不要摄入咖啡因和酒精
- 保持室内光线柔和
- 适当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
- 熬夜过程中适当活动,避免久坐
- 熬夜后及时补充睡眠,但不要过度补眠
熬夜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群的常态,然而,熬夜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虽然有各种补救措施,但最根本的还是预防。专家建议,成年人每晚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如果不得不熬夜,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 熬夜前不要摄入咖啡因和酒精
- 保持室内光线柔和
- 适当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
- 熬夜过程中适当活动,避免久坐
- 熬夜后及时补充睡眠,但不要过度补眠
记住,健康永远是最重要的。为了自己的身体,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熬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