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马晓东主任解析肝炎与肝癌千丝万缕的联系
专家马晓东主任解析肝炎与肝癌千丝万缕的联系
肝炎与肝癌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其中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因。本文将详细解析肝炎与肝癌的关系,帮助读者了解肝炎的致病因素、不同类型肝炎发展为肝癌的风险,以及如何预防肝癌的发生。
肝癌的发病原因
- 病毒性肝炎是肝癌最主要病因,其中乙肝阳性率超 90%,丙肝也可能有关。
病毒性肝炎与肝癌有着密切关系。我国肝癌病人中约 90% 有乙肝病毒背景,乙肝阳性率超 90%。如乙肝大三阳患者后期有发展为肝癌的可能性,乙肝大三阳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肝脏长期出现活动性炎症是导致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乙肝小三阳患者也有可能转变为肝癌,乙肝导致的肝硬化被认为是癌前病变,70% 以上的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系。此外,患有丙型病毒性肝炎如果没有得到合适的治疗和处理,任由丙肝病毒导致肝脏细胞的损伤,容易出现肝硬化,进而诱发肝癌。在日本、北美以及欧洲等区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出现的主要发病因素。有研究称,在日本肝癌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为 80%—90%,美国为 30%—50%,意大利为 44%—66%。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的人群相对于阴性人群而言,患肝癌的危险性会更高。
- 肝硬化与肝癌关系密切,我国肝癌大多与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相关。
肝硬化在我国主要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还可与胆汁淤积、遗传代谢疾病、寄生虫感染、循环障碍等病因有关。肝癌可继发于肝硬化或肝炎等病因。从肝癌的发生学来看,有乙肝、肝硬化、肝癌这样的发展趋势,但并非所有乙肝患者都会有肝硬化,也不是所有肝硬化病人最终都是肝癌。对于肝硬化的病人,一定要定期复查,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及早处理。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地区,乙型肝炎后有很多人变成肝硬化,肝硬化的肝脏比正常的肝更易患肝癌,肝硬化与肝癌存在因果关系。
- 黄曲霉素、饮用水污染、遗传因素等也可能诱发肝癌。
黄曲霉毒素与肝癌有关,是肝癌发生的高风险因素。我国肝癌的高发病区域,谷物中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情况比较普遍。黄曲霉毒素的摄入会导致肝细胞中的 DNA 受到异常的破坏,从而有可能引起肝癌。黄曲霉素的摄入量与肝癌的发病率成正比,它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有数据显示,1974 年印度内发生了二百个村庄暴发黄曲霉素中毒性肝炎事件,其中 397 人发病,106 人造成了死亡。非洲的乌干达地区肝癌发病率非常高,经鉴定这里的粮食含有大量黄曲霉毒素。对于有肝癌致病高风险的患者,应该避免吃霉变的食物,这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哪种肝炎易诱发肝癌
- 乙肝是最容易得肝癌的肝炎,有肝硬化的乙肝病人肝癌年发生率更高。
乙肝是诱发肝癌的高风险肝炎类型。在我国,乙肝阳性率超 90% 的肝癌病人背景充分说明了乙肝与肝癌的紧密联系。没有肝硬化的乙肝病人年肝癌发生率相对较低,约为 0.5% - 1%;但一旦乙肝病人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年发生率将大幅提高到 3% - 6%。乙肝大三阳患者后期有发展为肝癌的可能性,因为肝脏长期出现活动性炎症。乙肝小三阳患者也有可能转变为肝癌,乙肝导致的肝硬化被视为癌前病变,70% 以上的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系。
- 丙肝病人也可能发展为肝癌。
丙肝病人同样面临着发展为肝癌的风险。在日本、北美以及欧洲等区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出现的主要发病因素。有研究称,在日本肝癌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为 80%—90%,美国为 30%—50%,意大利为 44%—66%。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的人群相对于阴性人群而言,患肝癌的危险性更高。丙型病毒性肝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肝硬化,进而增加患肝癌的概率。
- 非病毒性肝炎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肝癌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
非病毒性肝炎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肝癌发生风险也较高。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不同阶段,单纯性脂肪肝一般不会发生肝癌,但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患者,都有可能会继发成肝癌。有研究报道,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癌的发生率为 2.3%,其中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不会发生肝癌,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率高达 15%~20%。而酒精性相关的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率为 15%。当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入第三阶段,即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时,会导致肝细胞大量变性、坏死,癌变几率增加。
肝炎一定会发展成肝癌吗
- 得肝炎后不一定会得肝癌,及时积极治疗可控制病情。
一般来说,得肝炎以后不一定会得肝癌,具体取决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如果患者在发现肝炎后及时进行积极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那么通常不会发展为肝癌。例如,一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肝炎,在积极治疗下,肝炎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患肝癌的风险。
- 病毒引起的肝炎若不积极治疗,可能转变为肝硬化进而易患肝癌。
如果患者本身为病毒引起的肝炎,并且没有进行积极的治疗,那么肝细胞在反复的炎症、坏死、纤维化后,可能会转变为肝硬化,这种情况下,患肝癌的风险大大增加。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肝细胞的坏死,若不治疗,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痛疼痛、黄疸、肝掌蜘蛛痣等不适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肝昏迷、肝腹水等症状,进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 轻度慢性肝炎一般不会发展为肝癌。
事实上只有少数的肝炎会逐渐进展为肝硬化以及肝癌,主要取决于肝炎活动的程度及频率,以及是否得到有效的治疗。轻度慢性肝炎,病情进展比较缓慢,一般不会发展为肝癌。通常情况下,肝癌是肝炎不断进展的最终表现,一般是经历肝炎 - 肝硬化 - 肝癌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可持续 10 年到 20 年时间,是一个进展缓慢、持续的过程。
肝炎与肝癌的关系
- 肝炎通常由病毒感染或长期饮酒等引起,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
肝炎的引发原因多样,其中病毒感染和长期饮酒是较为常见的因素。例如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若患者在感染初期不加以重视,不积极进行治疗,病情可能逐渐加重。肝细胞在病毒的持续攻击下,会出现炎症、坏死等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肝脏组织不断受损,就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 肝硬化机体免疫系统受损,长期积累病毒细胞易癌变。
当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受到严重损害。肝硬化本身就是由肝炎进展而来,往往存在肝细胞的反复坏死。在这个过程中,肝脏进行自我修复时会出现再生结节和纤维化,产生假小叶。如果在再生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长出癌细胞而非正常肝细胞,从而导致癌变。此外,肝硬化病情如果不能得到控制,很容易继发感染,引起癌变。特别是对于病因控制不好的情况,如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戒不了酒,病毒性肝病患者抗病毒效果不佳、病毒持续复制等,诱发肝癌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 患者应及时用药控制病情,避免肝癌发生。
对于肝炎患者来说,应当防微杜渐,及时遵医嘱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替诺福韦等药物控制病情,避免肝癌的发生。如果患者在发现肝炎后及时进行积极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那么通常不会发展为肝癌。例如,一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肝炎,在积极治疗下,肝炎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患肝癌的风险。而如果患者不及时治疗,肝细胞在反复的炎症、坏死、纤维化后,可能会转变为肝硬化,进而大大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