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能源车大战:出租车PK公交车谁赢?
上海新能源车大战:出租车PK公交车谁赢?
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交通变革。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28.8万辆,居全球城市第一。更令人瞩目的是,这座城市正朝着2027年底前公交车、出租汽车全面实现新能源化的宏伟目标迈进。
政策引领,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
上海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最新发布的《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明确,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继续给予政策支持,包括免费专用牌照额度。同时,上海还计划到2027年底前,累计更新公交车6200辆、出租汽车1.1万辆,全面实现新能源化。
公交车:里程焦虑与充电策略
电动公交车的推广面临着独特的挑战。首先,里程焦虑问题不容忽视。以深圳为例,等速法续航400公里的K9系列电动巴士,实际续航却不超过250公里。在空调开启的情况下,150公里续航的电动公交车实际可用里程可能只有105公里左右。
充电策略的选择也是一大难题。城市公交客车需要在铺装路面上长时间运行,要求充能速度快,不能耽误运营。目前主要有三种充能策略:停车场充电、路上充电和寻机充电。然而,无论哪种方式,都对充电基础设施提出了较高要求。
出租车:维修成本与基础设施
相比公交车,电动出租车的运营模式更加灵活,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以美国租车巨头Hertz为例,该公司因电动汽车维修成本高昂且市场需求疲软,决定停用并抛售现有2万辆电动汽车。这凸显了电动出租车在实际运营中可能遇到的困境。
然而,在中国,情况则大不相同。一嗨租车等企业通过与比亚迪、上汽等国内厂商合作,成功开拓了电动汽车租赁市场。这得益于中国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截至2023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已达859.6万台,同比增长65%。在上海,新能源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已遍布全市各区,为电动出租车的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望未来:全面新能源化之路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上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2023年,上海新增35.3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67%,远超国内平均水平。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运营模式的持续优化,上海有望如期实现2027年全面新能源化的宏伟目标。
这场新能源汽车革命不仅将改变上海的交通面貌,更将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交通电动化转型提供宝贵经验。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上海正朝着“新能源汽车之城”的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