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校学子“三下乡”:用行动传承邱少云精神
重庆高校学子“三下乡”:用行动传承邱少云精神
1952年10月12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位名叫邱少云的年轻战士,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的目标,在烈火焚烧中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这位来自重庆铜梁的普通农民之子,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严守纪律、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
70多年后的今天,在邱少云的家乡重庆,一群年轻的学子正以实际行动传承着这位英雄的精神。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灯塔”志愿服务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三下乡”:新时代的青年使命
“三下乡”活动,全称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国家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灯塔”闪耀:志愿服务在行动
2024年7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灯塔”志愿服务队再次踏上“三下乡”的征程。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铜梁区庆隆镇庆新村。
在炎炎夏日中,服务队队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慰问品,走进了一户户困难家庭。每到一处,他们都会与村民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并将慰问品一一送到他们手中。
除了物质上的帮助,队员们更注重精神上的关怀。他们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与教育问题,不仅为孩子们送去了学习用品和课外书籍,还鼓励他们要珍惜学习机会,勇敢追求梦想。
传承英雄精神:从历史到现实
邱少云精神的核心是严守纪律、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这些品质,在“灯塔”志愿服务队的行动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队员们严格遵守活动纪律,无论天气多么炎热,都坚持完成每一项任务;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们展现出惊人的毅力和决心;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不求回报,只为他人。
英雄精神的当代意义
在和平年代,我们或许不再需要像邱少云那样用生命去捍卫集体的利益,但他的精神却永远不过时。无论是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挫折,邱少云精神都能给我们以力量和启示。
重庆高校学子通过“三下乡”活动,不仅是在帮助他人,更是在实践中学习和传承邱少云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英雄从未远去,精神永存心间。
正如邱少云在入党申请书中所写:“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这种舍己为国的精神,正是新时代青年学子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让我们向邱少云烈士致敬,向所有投身志愿服务的青年学子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