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配备AED,救命神器就在身边
社区配备AED,救命神器就在身边
心脏骤停,这个看似遥远的词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35.6万人发生院外心脏骤停(OHCA),而我国心脏骤停的平均存活率仅为8%。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作为救命神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AED:心脏骤停的救命神器
AED,全称为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即自动体外心臟電擊去顫器。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击来纠正异常的心脏节律,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跳动。在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下,AED能够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并在必要时提供电击除颤,是目前最有效的急救设备之一。
研究显示,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每延迟1分钟进行电击除颤,生存率就会降低7-10%。如果能在1分钟内使用AED进行电击,患者的生存率可高达90%。因此,AED被誉为“救命神器”绝非虚言。
国内外AED普及情况对比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AED的普及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以校园为例,目前我国大、中、小学校园里,师生心肺复苏技能普及率、AED配置率都较低。而在美国,公共场所AED的安装量已相当可观,2018年体外除颤器市场规模更是达到16.906亿美元。
社区配备AED的必要性
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配备AED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急救效率:心脏骤停的最佳急救时间只有4分钟,社区配备AED可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救治。
降低死亡率:通过及时使用AED和心肺复苏,可以大大降低心脏骤停导致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增强公众安全感:AED的普及不仅是一种硬件设施的完善,更是一种对生命安全的保障。
如何推动AED的普及?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AED的配置和维护。
加强培训,提升技能:定期开展AED使用和心肺复苏培训,提高公众的急救能力。
重点场所优先配备:如学校、商场、车站等人群密集场所应优先配备AED。
建立AED地图:通过手机APP等方式,方便公众快速找到最近的AED设备。
AED使用培训:人人可学,人人能用
AED的操作十分简单,开箱后有语音引导,即便是没有专业训练的普通人也能快速上手。使用口诀为“开、贴、插、电”:
- 开:打开AED的盒子及电源。
- 贴:将电击片贴于患者裸露的胸口。
- 插:将电击贴片插入电击插孔。
- 电:AED自动分析心律,确认无人触碰患者后按下电击按钮。
AED的普及和使用培训,不仅能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更能增强整个社会的急救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社区配备AED,让救命神器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守护我们身边每一个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