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年轻人不回家过年:是逃避还是选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年轻人不回家过年:是逃避还是选择?

引用
三联生活周刊
8
来源
1.
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do?artId=241023
2.
https://www.sohu.com/a/851657704_121956424
3.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5-01-22/doc-inefvuwa5621329.shtml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400347
5.
https://hb.dzwww.com/p/peX3yQG38G2.html
6.
https://m.huxiu.com/article/3879958.html
7.
https://finance.sina.cn/2024-02-24/detail-inakeakh3427785.d.html?vt=4&wm=2800_0027?p$p&cid=76729&node_id=76729
8.
http://dzshyw.com/news/22322.html

春节前夕,一则“年轻人不回家过年”的话题再次登上热搜。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15亿人次,虽然较往年有所增长,但与疫情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这背后,折射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回家过年。

01

逃离还是选择?

金毓欣,一个来自粤西的姑娘,今年再次选择不回家过年。她通过社交平台找到了7个“搭子”,一起在深圳租了个小公寓过年。对她来说,回家过年意味着面对长辈的催婚、无休止的相亲安排,以及与父母之间的代际沟通障碍。

另一位深圳“土著”女孩袁岭,去年春节在家仅待了一天,便因家庭争吵返回自己的住处。她坦言:“只要不与他们接触,我生活得还不错。”这种心态道出了许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的心声。

02

压力与无奈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回家过年?答案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

经济压力:对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回家过年的开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除了路费,还有给亲戚的礼物、红包等,这些都可能让本就不宽裕的年轻人感到压力山大。

社会压力:催婚催生是很多年轻人最头疼的问题。在传统观念浓厚的中国家庭中,婚姻大事往往被放在首位。面对长辈的“关心”,很多年轻人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逃避心理。

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更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倾向于通过旅行、聚会等方式度过假期,而不是传统的家庭团聚。

03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这一现象背后,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传统观念中,春节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不回家过年似乎是一种“不孝”。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更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倾向于通过旅行、聚会等方式度过假期,而不是传统的家庭团聚。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宁分析,传统的拜年走亲戚习俗往往强调长辈的期望、传统观念及社会角色的压力,这与青年人追求自由独立的心理需求产生了冲突。当走亲戚变成一种“受罪”,他们当然更倾向于选择一种更加自在轻松的过年方式。

04

寻找新的归属感

面对家庭和传统的压力,年轻人开始寻找新的过年方式。有人选择和朋友一起旅行,有人通过社交平台寻找“搭子”,还有人选择留在工作地,享受难得的独处时光。

这种选择并非是对亲情的淡漠,而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正如网友所说:“如果说年轻人明确表态,和家族恩断义绝,老死不相往来,那时候再说这是冷漠无情,再说是‘断亲’不迟。很多年轻人真当家族里需要出钱出力的时候,依然乐于勇挑大梁,承担责任。”

05

如何找到平衡?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禁思考: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

对年轻人来说,需要学会与家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理解父母的期待,尝试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对父母而言,需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理解他们面临的压力。与其通过催婚催生来表达关心,不如多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国人亲情与乡愁的节日,在时代变迁中也在悄然改变。或许,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过年”的意义,让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团圆,而不是一种负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