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最新致癌食物清单出炉,这些你还在吃吗?
WHO最新致癌食物清单出炉,这些你还在吃吗?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发布的致癌物清单再次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这份清单将致癌物分为四类,其中1类致癌物对人体有明确的致癌作用,包括酒精、加工肉类、黄曲霉毒素等。这些物质在日常饮食中较为常见,因此了解其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加工肉类:适量食用是关键
加工肉类,如香肠、火腿、熏肉等,被列为1类致癌物。研究表明,这些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和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需要完全避免食用加工肉类呢?
武汉市东湖医院老年消化内科专家伍芳表示,关键在于控制摄入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制品会使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18%。但这个风险的绝对值仍然很小,如果一个人不吃肉的患癌风险是1%,那么吃的人风险也仅为1.18%。因此,适量食用加工肉类并不会显著增加患癌风险。
油炸食品:高温烹饪的隐患
油炸食品是许多人喜爱的美食,但其在高温烹饪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例如,丙烯酰胺、多环芳烃和杂环胺等致癌物在高温下容易形成,尤其是当油脂反复使用时,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研究显示,反复使用7次的回锅油中,丙二醛的含量可以增加到30倍以上。丙二醛不仅会降低动物体能、损伤神经,还具有致突变和致癌的作用。此外,油炸过程中还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建议减少油炸食品的摄入,避免使用回锅油。
霉变食物:黄曲霉毒素的威胁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最强的生物致癌剂之一,其毒性比砒霜强68倍,比氰化钾强10倍。这种毒素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常见于发霉的花生、玉米、坚果、五谷杂粮等食品中。
武汉济和医院肿瘤科的马玉芳教授指出,黄曲霉毒素对肝脏组织具有极强的破坏力,长期低剂量摄入会增加肝细胞突变的风险,进而可能诱发肝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毒素无法通过常规的蒸、煮、炒、炸等烹饪方式被彻底消除,需要在260℃以上的高温下才能被有效破坏。
健康饮食建议
适量摄入红肉:红肉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来源之一,但应控制摄入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平均每人每日的畜禽肉类摄入量为40-75克。
避免食用霉变食物:注意食品储存和保鲜,一旦发现食物发霉,应立即丢弃。不要尝试切掉发霉部分后继续食用,因为霉菌的菌丝可能已经渗透到整个食物中。
减少油炸食品的摄入:尽量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如果需要煎炸,应避免使用回锅油,并控制油温,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同时,减少内脏类、腌制类、干货及调味酱油的摄入。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更应注意癌症的早期筛查。
虽然致癌物质无处不在,但致癌的前提都是在一定量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一听到致癌物就恐慌不已,只要平时多注意避免摄入过量的致癌物,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就能起到很好的抗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