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政策下,种植牙费用还能再降?
集采政策下,种植牙费用还能再降?
种植牙集采政策的推进,让“种牙贵”这一民生痛点有望得到缓解。自202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来,种植牙价格已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23年集采控费后,部分种植体价格降幅达到3%-5%,患者负担显著减轻。
集采后价格显著下降
集采政策实施后,种植牙价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以国产种植牙为例,集采前价格普遍在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而集采后部分品牌价格甚至降至数千元以下。例如,韩国登腾种植体,作为性价比之选,目前全包价格仅需2000元。进口种植牙方面,虽然高端品牌价格仍保持在万元以上,但整体价格也有所下调。美国ITI和诺贝尔等高端品牌,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其卓越的品质和较长的使用寿命,仍受到不少患者的青睐。
行业洗牌加速
然而,集采政策的推进也给口腔医疗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2024年以来,多家民营口腔医院相继关门,包括青岛优贝口腔医院、天津南开津乐口腔医院、上海臻威口腔以及成都的金牛菁品口腔、锦江科瓦齿科等。以成都武侯熊猫口腔门诊部为例,该机构在收取患者全额治疗费用后突然停止运营,导致数百名患者治疗中断,涉及金额从2000元至8万元不等。
患者选择需谨慎
面对集采后的市场变化,患者在选择种植牙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首先,选择医生是关键。建议优先考虑种植专科医生,确保医生资质齐全且可在卫健委官网查询。其次,要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包括是否需要植骨、选择哪个品牌的种植体、整体费用构成等。此外,术后护理也至关重要,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避免剧烈运动和食用过硬食物,定期复诊,确保种植效果。
未来展望
集采政策的持续推进,无疑将为患者带来更多实惠。但同时,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证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和监管部门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对于患者而言,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也要理性选择,充分考虑医生资质、医院实力等因素,确保治疗效果。
总体来看,集采政策的实施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但同时也需要患者擦亮眼睛,谨慎选择,才能真正实现“种牙自由”。